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難行能行
登錄號:200317001的圖片(200317001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317001的圖片(200317001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317001的圖片(200317001-01.jpg)(CC BY-NC),第2張,共2張
作者:黃國書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臺灣楠木
年代:2003
尺寸:長:120 x 寬:53 x 高:43cm
重量:28350
主要技法:木雕之立體圓雕
得獎紀錄:92年第3屆國家工藝獎一等獎
作品描述:以橫式同向的刀痕刻劃線條,形成抗衡與張力的視覺效果,充分展現風沙揚起之勢,以及人與馬頂著沙暴力圖前進的動態。120公分長的臺灣楠木上,有著象徵大漠荒原的底座部分,人物與馬安置其上;從人的衣角與馬尾的揚起、人與馬前行且彎曲的肢體,可觀察感受到強風吹襲的態勢,以及逆風而行的願力。

作品藉由外象彰顯人內在堅強的精神世界,敘述法師玄奘本著難行能行的願力,獨自西越戈壁沙漠,為東土眾生求法取經的堅強心志;藉由擷取教化深遠的玄奘西行求法作為創作題材,冀盼喚起世人成就人生的內在力量。

木雕藝師黃國書,1958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國中畢業後為貼補家計,即跟隨兄長進入木雕公司擔任見習生,很快習得商業雕刻技法,半工半讀直到進入專科。1980年國立勤益工專畢業,黃國書自組商業攝影設計公司,然而在資金上面臨考驗,徬徨返鄉思考之際興起了重拾雕刀的念頭,1988 隨兄長黃勝雄先生習佛像雕刻,1991 獲教育部甄選為重要民族藝術薪傳藝生,得以隨國寶級木雕藝師李松林習藝三年(註1),以傳統木雕為題材,從浮雕、透雕到立體圓雕,涵蓋了家具、門窗、人物及廟宇裝飾等等技法。往後發展逐漸從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之間轉換,融入個人生命經驗或文化涵養所思之題材於現代木雕創作,透過木頭媒材敘說人生、歷史與心靈的故事。

1995年獲第四屆民族工藝獎雕刻類第一名、2003年獲第三屆國家工藝獎一等獎、2004年獲第八屆裕隆木雕銀質獎,並擔任多項臺灣木雕及工藝類競賽評審。20幾年來遠居山林,在塵囂之外的環境中聽經讀典,生活中學戒習定,並將善行故事及本心頓悟融入作品,致力於以木雕藝術傳達聖賢教誨,找回失去的道德教育,希望觀賞者能因此從內心中醒覺,讓真善美遍布世間。黃國書認為,「藝術的本質是藉創作傳達生命感悟,提升精神層次,喚醒世人內在慈悲和智慧。」(註2)(詮釋委員:杜文田)

註1:郭麗娟。刀痕斧跡難行能行──木雕工藝師黃國書。檢自:臺灣光華雜誌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註2:彰化縣文化局〈藝術家專區〉黃國書https://www.bocach.gov.tw/HUANG-KUO-SHU.htm

館藏編號:20031700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