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器物類 - 生活衣飾與用品
材質:織品
族群:泰雅族
尺寸:長:412.8 x 寬:58 (cm)
重量:2.14kg
取得方式:移撥
登錄號:20170010567
典藏單位: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藏品描述: 本件藏品為泰雅族麻布,族語稱為pala’(賽考利克)、plyung(澤敖利)、lalabah;capang(汶水)、utux tino’an(萬大)、samax(四季)、pala;balay(宜蘭澤敖利)。為一片長條形的苧麻原色織布夾織以薯榔染色的棕色線而成,其織紋圖案為橫向相連「ㄑ」字形紋所組成的橫向織紋。上述織紋位於布片上下兩緣布面中央則留有大片空白。且本件布片有幾處可看出為斜紋織之技法。
在泰雅族的傳統社會中,織布是女子必須學會的一樣重要技能也是代表成年的象徵。僅有擅長織布的女子才能於臉上文面或出嫁也能受到族裡的尊重。過去是由一種稱為水平背帶織布機的織機所織出,這種織布機在織作時,須依靠織布者的腰力並用雙腳頂住織布機之經卷,極耗體力。至於織布的色彩,大多是透過如植物染料將線材染色再夾織於布面上。且不僅是泰雅族,織布亦是所有族群共有之技術也是各族女性必備的一項技能。至於作為材料的苧麻從種植開始到成熟採收後,需再經歷數道工序才能成為織作的線材,因此一件服飾製作非常繁瑣及耗時。
本件麻織布長度較長,不作服飾穿著。應是於日常生活中作為毯子、桌巾、地墊、坐墊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