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器物類 - 生活衣飾與用品
材質:織品
年代:1945~1994
尺寸:長:82 x 寬:593 (cm)
重量:1.1kg
取得方式:移撥
登錄號:20170011011
典藏單位: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藏品描述:本件為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館藏「貴州台江苗族打籽繡揹扇」(登錄號20170011011)。
揹扇,古稱「襁褓」,又稱「背帶」、「揹帶」、「揹兒帶」,與「背上的搖籃」,是背負、系綁、包裹嬰幼兒時,所使用的寬帶和被子,是西南少數民族養育孩子不可缺少的傳統生活用品,其功能是將幼兒背在身後,不僅可以隨時照顧孩子,又可以解放雙手從事勞動。西南少數民族背兒帶由女性親手製成,從裝飾藝術看,西南少數民族的背兒帶制作過程繁瑣,幾乎包含了當地民族所有類型的織繡染技藝,其中常見的刺繡繡種有平鏽、挑花、鎖繡、打籽鏽、馬尾繡、貼布繡,和縐繡等等。除刺繡外,還有織錦和染色兩項主要的裝飾技法。打籽鏽是一種採用打籽針刺繡的繡種,又稱「結子繡」、「結粒繡」,或「環繡」,指繡線在布面上形成顆粒狀的結子,被認為是鎖繡技法的發展,由於打籽鏽能夠使繡制出的圖案凸顯立體感,呈現一種浮雕似的效果,故很多民族的背兒帶上都有運用。
此件可劃分為上下結構,以藍色、紫色,和紅色繡線在黑色的底布上刺繡而成。繡花圖案以圓為中心,上半部的圓內為蝴蝶,周圍有花草紋與鳥獸紋,下半部的圓內則有花草紋和藤蔓紋,周圍有鳥獸紋與蝴蝶紋圍繞,揹扇邊緣有條狀的紋樣區隔,揹扇帶為藍染布,背面為黑色布。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