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銘盛(1952)
Lee Ming-sheng
出生於高雄美濃,國立海洋學院航海學系(現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肄業(1973-1977),通過交通部電信特考,進入電信局工作(1975-1991)。起初從事繪畫、攝影、雕塑等創作,1981年舉辦首次攝影個展「故鄉美濃」,之後投入行為藝術創作。1980年代解嚴前後時期,在臺北街頭等公共場域以個人身體為工具,進行批判體制和環境省思的行為藝術,屢受美術館和警方關切。期間發表作品如〈生活精神的純化〉(1983)、〈包袱119〉(1984)等,而〈李銘盛=藝術〉(第五部分)(1988)則是在北美館大廳以大小便製作「作品」,以此向該館當時舉辦的「達達世界展」致意與嘲諷。1990年代,持續對藝術本質提出反思,嘗試以行為結合觀念、裝置,或攝影、繪畫、影像、雕塑等多元方式呈現,表達更多對於社會的關注,以及對生命與自然的思索。1993年,以作品〈火球或圓〉受邀參加「第45屆威尼斯國際雙年展開放展」,為臺灣首位受邀參加該展的藝術家。1998年,於日本橫濱美術館個展「身高150公分的李銘盛」。2010年,李銘盛定居於苗栗。2013年,通過文化部「甄選優秀藝術人才出國駐村計劃」,前往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進行駐村,回臺前發表以紙箱為主題的創作。近年創作風格回歸初心,從最親近、熟悉的成長環境著手,探討人們與土地的相關議題,持續透過攝影、繪畫、影像、雕塑、裝置、表演等方式呈現。
李銘盛是臺灣藝術界以身體、行為、裝置藝術等對社會體制與環境進行批判與反省的先驅者之一,亦是其中最具挑釁性格、投入「行為」創作續航力最持久的藝術家。其行為藝術作品不僅針對藝術自身進行反思,同時也可視為其個人所進行的社會改革運動。不論是社會或藝術體制,李銘盛都試圖予以顛覆撞擊,其撼動了當時解嚴前後保守窄化的臺灣藝壇,為面臨強烈變化的社會提供省思的空間。(整理|陳美智)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