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火球或圓藏品圖,第1張
火球或圓

李銘盛(1952)

藝術類 - 攝影

影像照片

1993 (2018年輸出)

100x150cmx8

登錄號:05378

〈火球或圓〉為藝術家李銘盛受邀參加1993年「第45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雙年展開放展」的作品,他亦為臺灣首位受邀參展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雙年展的臺灣藝術家。李銘盛活躍於戒嚴前後,他的創作恰好發生在政權動盪以及民運四起的時代,與政治環境和自然生態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1983年第一件行為表演〈生活精神的純化〉李銘盛計劃以42天赤腳徒步環島來為藝術創作者籌措資金、隔年〈包袱911〉他在自己鎖上三公斤的「包袱」共同生活4個月,之後在公園中解除。1986年〈非線〉他企圖從家裡拉一條紅線至臺北市立美術館,卻被警以妨礙交通,再加上表演日期有影涉「228事件」的嫌疑,阻止他進行,再再顯示他透過行為對於「公共空間」與社會秩序界線的探索。其後更引人注目的是1988年〈李銘盛=藝術〉,他在北美館舉辦「達達的世界」的展廳裡現場留下一灘排泄物「自行參展」,對官方白盒子藝術史觀的進行抗議。李銘盛總是以挑釁又荒謬的行為,帶動後續被社會秩序阻擋、清除、抹除的狀態,將身體踰越作為體制批判的行動策略,而我們也從他的身體看到個體之於集體的社會現象之折射。

與此同時,李銘盛也時常以「悼念、祭祀」的形式,為未來或當下的「死亡」賦予新的反省意義,1991年〈火化儀式〉他邀請西藏高僧吟詠,並在展場焚燒樹枝再以自己的血獻祭,來向遭人類濫伐的樹木表達崇敬的哀悼,同時也是1991年的作品〈紙是樹的延伸,人的生命、生活是紙的延伸〉展覽期間,顏料會不斷地流動滴在圓筒的畫紙上,像是樹的切面從年輪正滲出血液,來反思人類濫用紙張。再到1993年〈火球或圓〉作品,李銘盛沿用以紙捲成、象徵樹的年輪的圓筒,再將混雜著牛血、自己的鮮血、高粱酒的紅色液體淋在表面上,以美濃傳統的跪拜送葬方式,在現場進行一場為人類文明發展和被破壞的自然環境的祭儀。血對他來說代表著暴力、政治、權勢、征服,而傳統祭典中,鮮血亦是用來為人類所犯下的罪惡贖罪,雙重意義的相互辯證下,這場祭儀悼念的不僅是瀕臨絕種的動物、樹木、被破壞的自然生態,更是強調人類要因文明發展所造成其他生物的迫害進行更深刻的省思。(撰文|陳思宇 藝術文字工作者,現為典藏雜誌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