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石晉華(1964-2024)
Jin-hua Shi
出生澎湖縣馬公市,石晉華為臺灣觀念藝術與行為藝術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86-1990)、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藝術創作研究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CI)(1994-1996)。曾二度獲得臺北美術館「台北美術獎」(1986、2007)、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獎」(2007)等獎項,並以展覽「當代藝術煉金術三部曲」入圍第九屆台新藝術獎(2011)。
石晉華在17歲時被診斷出第一型糖尿病,這段與疾病抗衡的經歷深深影響其創作歷程。不論是在面對胰島素注射時,外物侵入身體所引發的物質性思考;亦或對生命無常的省思,均反映在其創作中。「行走」與「測量」是石晉華創作的兩個核心概念。為了控制糖尿病,石晉華養成了每晚飯後走路的習慣,並將這一行動轉化為以硬筆與身體同時移動的方式,在紙面上留下行走的痕跡。其「走筆」系列作品,是使用原子筆、碳筆等不同媒材在單張或連續多張的紙面上將筆耗盡,這種反覆的「走筆」過程象徵著生命輪迴,也反映了藝術家身體的驅動力和宗教哲學的思索。對藝術家而言,「測量」不僅是生存所需(如測量血糖),也是用來衡量世界、人際關係的方式。石晉華藉由測量探索情慾、感官體驗、社會權力結構和意識形態等多重主題,深入探討身體承載的各種意義,包括疾病、性別、種族、歷史、文化和符號等。
除了個人生命經驗,石晉華也積極關注當代藝術體制與藝術政治。如1992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個展「石晉華實驗展:所費不貲」,以批判機制的方式,探索藝術場域和藝術價值之議題。2002年,他與其他藝術家共同創立「G8藝術公關顧問公司」,並籌劃《四海英雄》計劃案,為當時「抗議天王」柯賜海舉辦個展。此外,他創作《當代藝術煉金術》四部曲(2008-2010),反思2008年金融海嘯對藝術環境的影響;並以《台北的X棵樹(X棵菩提樹)》回應2010年臺北花博公園爭議事件。(卓亭瑜 整理)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