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美麗島的一個角落藏品圖,第1張
美麗島的一個角落

劉耿一(1938)

藝術類 - 粉彩畫

油性粉彩、紙

2012

105×75cm×3

曾雅雲女士捐贈

豐富的地理經驗深刻地影響著劉耿一。生長於日本東京、台南柳營,再到花木繁盛的屏東恆春,成為港都高雄的巷底居民;移居紐西蘭北端的偏鄉山丘,最後僻居台南溪邊的山村中。這些變動、地質差異給畫家帶來視覺和思考的衝擊,地景面貌不斷變更,他便用繪畫銘刻這些地景,為它們一一立碑,留下土地的一瞬之光。

南台灣西濱的廣闊蒼涼,是劉耿一畫作常見的主題,從 1980 年代延續至今,他藉由不停描畫這片反芻多年的風景,來持續調整自我和環境的連結。以時間為軸,串起這些相似的蒼茫景色(作品),就像連續的電影畫面緩緩流動,長年來畫家的心境和色彩相互指涉的變化便歷歷在目。這類畫作常見海岸、漁塭、紅磚厝、電線杆、稀疏林木、延伸的小徑等元素,〈美麗島的一個角落〉即是一例:地面是粉橘色的光線舖染,漁塭和天色幾近不分彼此,疏落的電線杆接續了細細長路的轉折和延伸。小徑看不到盡頭,就像沒有終止的自我探尋。

早先,畫家是以喜愛之情描繪西濱。隨著年代更迭,沿岸的景致已有變化,畫家的西濱記憶已慢慢內化,成為他追尋原鄉的投射,畫面越形精簡和趨近心象的表達,對景物變遷的失落也一併附著其中。在畫布上,用色之間的呼應和牽連,是畫家的另一種簽名,色彩是畫面情緒的主宰,也是畫家的紋章。相似的西濱風景,畫家的用色隨著年代改變,色彩調性在明朗或悲涼之間反覆,似乎意味著景色不再淳樸的哀歌。(撰文|藝術工作者 陳玉純)

登錄號:0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