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溪橋深翠(永康)藏品圖,第1張
溪橋深翠(永康)

侯立仁(1940)

藝術類 - 水彩畫

水彩、紙

1972

39.5×54.5cm

登錄號:03101

藝術家侯立仁與水彩之所以結下不解之緣,除了輕便易攜的特性與經濟考量外,擁有志趣相投的作畫同伴共切磋也是一大助力,他與羅清雲多年的「寶島摩托車之旅」,留下台灣各地景致的水彩寫生;直到1980年左右,侯立仁才逐漸轉以油畫為主要創作媒材。
侯立仁回憶起和好友羅清雲之間的競爭與激勵時,舉了一個小小的例子,他說,當時兩人為了比看看誰畫得勤,只要一支水彩顏料用完,就會將其上方的小蓋子保留下來,放進玻璃瓶裹。類似古時書法家王獻之寫完一缸水的實踐決心,他倆一點一滴地累聚創作功力。侯立仁三大罐裝滿水彩顏料蓋的玻璃瓶,至今還如紀念品般留在身邊。
侯立仁將繪畫中的水彩創作,比喻為文學中的詩詞寫作:因為畫水彩需在畫前謹慎構思,然後掌握時間迅速下筆,就像寫詩一樣簡短、精準,以最少的著墨,暗示多重的內在意涵。敏銳的觀察力,加上美學素養,使得自然風景在畫家筆下經過不同的取捨、詮釋與表現,展現個性化的動人風情。
本館今年典藏的兩件侯立仁之水彩寫生--〔集車場(永康糖廠)〕與〔溪橋深翠(永康)〕,實景都位於其任教數十年的台南女子技術學院附近。〔集車場(永康糖廠)〕中堆滿廢棄車箱的糖廠理應荒涼雜亂,但在其筆下,熟練律動的筆觸、繁複和諧的色彩,讓景色神奇地鮮活起來。前景的草與樹猶如姿態萬千的翩翩舞者;向遠處延伸的列車廂與鐵軌,則以蜿蜓的曲線引領觀者的目光遠推,直到遙遠的天際,拉出多層次的空間感,極富張力與動態表現。〔溪橋深翠(永康)〕平靜宜人,如鏡的溪水,水面之表面張力清晰再現。藝術家以簡單的色塊,加上暗示的技巧,創造出水面映照的景象。全幅之構圖嚴謹、用筆精準,以深淺變化的綠交織成綠色組曲,寧靜而閒適,讓觀者徜徉其中,心彷彿被過濾般變得純淨、透明,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舒張。
一般英式水彩的傳統畫法,先畫遠景及較淺的顏色,之後再慢慢勾勒前景及加深色彩,且一次使用一種顏色,藉不同層次之明暗逐漸形成立體感。傳統畫法中規中矩,但缺點是受限於作畫時必定考慮的先後順序,例如需從較不重要的遠景畫起,可能錯失了感動當下的立即表現;另多層次的畫法可能讓色彩不夠透明清澈。侯立仁因此自行研究「侯氏畫法」,屬於改良式的縫合法,打破了繪畫順序的鐵律,可先將自己欲表現之重點極力描繪,亦不必考慮顏色深淺,自然接合沒有重疊,作畫時將更能自由揮灑。但縫合法若畫不好可能流於破碎,因此純熟的技巧鍛鍊絕不可少。此種畫法使侯立仁的許多畫看不出作畫順序;既保有水彩的清澈透明,亦表現渾厚含蓄之感。
另外,侯立仁經過多番嘗試,利用沾染多種顏料的畫筆,簡單幾筆,即可產生變化萬千的色彩,學生看時常嘖嘖稱奇,其中顏料順序與運筆方式是關鍵,需要反覆練習才能巧妙呈現自然交融之色彩。
侯立仁雖然在水彩技法上曾下過苦功,但他認為創作時若只賣弄技巧,一點都不高明。如果欣賞一幅畫時,第一眼注意到的是其高超之技巧,這樣的畫稱不上頂級作品;應先將技巧練到爐火純青後,逐漸拋開它。最好的作品是讓人欣賞畫作時能直指內容,深深被其內在蘊含的情感所吸引感動。雖然技巧不好會影響欣賞,就如同看書時,不順的字句會阻礙閱讀,但炫技絕非創作之目的。
侯立仁天性喜好厚重、深沉與實在的感覺,無論是水彩或油畫作品都不自覺地呈現偏暗之色調。他承認這也表示了他對世界的看法:「生命的負擔是沉重的,歡樂何其少而不愉快和悲慘的事件何其多,我們所以還值得活下去,是生活中還是有那一絲溫情和虛幻的希望存在,我的畫只是想保留住我體會到的那一絲絲溫情。」侯立仁是位真誠的觀察者,與執著的實踐者,其創作的可貴處不僅在於其獨特的表現形式,且在於其一以貫之的,對自然與人間之愛永不止息的關懷。 (撰文╱陳秀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