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侯立仁(1940)
Hou Li-jen
生於四川重慶,1962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任教於屏東中正中學、花蓮女中、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副教授、臺南女子技術學院(為現今國立臺南科技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在美術教育上不遺餘力。其作品獲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蒙藏委員會等館舍典藏。

在花蓮的四年期間(1964-1968),曾遊覽橫貫公路一百多次,只為研究各種岩石的畫法。1968年移居臺南任教後,常與志趣相投的同學羅清雲騎機車到處旅行寫生,且共同研究發展獨特的畫風。主張畫法應自然、不做作,因而捨棄傳統畫法,以由深至淺的縫合法,於1975年之後以水彩獨創出所謂的「侯氏畫法」,即為運用乾擦、破筆較多,並以乾、溼筆混合運用,能保有水彩的清澈透明,又可以表現渾厚含蓄的感覺,不會顯露出銳利的筆觸。於1980年代後,侯氏為探尋創作的內容與意義,該時期經歷影響了日後改以油畫進行創作。而1995年羅清雲過世後,侯氏也因失去知音亦無意再進行水彩創作。1979年參觀了臺南左鎮菜寮化石館後,突然對化石的研究與蒐集著迷,透過對於化石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地球生命史上人類的渺小和短暫。而在1982年後曾先後三十餘次出國旅行,參訪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或當地的名勝古蹟,其中尤對印度及尼泊爾情有獨鍾並曾多次前往,看見當地人民長期生活在貧苦的環境中,卻懷著濃厚的宗教精神,安份守己、樂天知命、勤樸自然;同時也受當地強烈奇幻的色彩啟發。以上經歷對照與融會之下,除了改以油畫進行創作,因油畫媒材較不受技法上的限制;其創作內容上也改畫人物,並富含其悲天憫人的人道精神。(整理|賴逸芸)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