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祥(1910-1998)
藝術類 - 油畫
油彩、畫布
1988
73x61cm
林明哲先生捐贈
登錄號:05057
如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返回普羅旺斯山居一般,劉啟祥遷居小坪頂後的鄉居歲月,也多見靜物畫創作。塞尚靜物畫中常見蘋果,劉啟祥則選取南台灣盛產的荔枝、芒果(檨仔)等,不少經他親手栽種過的熱帶水果入畫。畫中亦偶見酪梨、檸檬與法國梨(西洋梨),少數作品題名〈瓶花與水果〉(1986),單以瓶花入畫者,又更少見,如1988年此幅〈玫瑰〉。
劉啟祥早年的靜物畫並不多見,僅見戰爭時期的〈魚〉(1940)、戰後初期的〈桌下有貓的靜物〉(1949)。不約而同地,此二作品略有「超現實」夢境般的陰翳、冷冽調性。劉啟祥長子,同為畫家的劉耿一曾回憶父親早年作畫,慣用調色刀、畫刀於畫面直接上色,且多習慣不透明的厚塗法。我們可從劉啟祥存世最早的靜物畫〈魚〉當中,見到厚塗堆疊的白色魚身,也見到桌面與背景的多層次混色,皆是以畫刀皴擦、塗抹後的繁複肌理,經反覆按壓、疊色,使得陰影也同亮面一般地厚實。劉啟祥在1977年突然發生一側血栓,癒後手握施力漸不如昔,1980年以後才漸以畫筆取代畫刀,也逐漸轉以薄塗法上色。
劉啟祥在小坪頂的靜物畫作,充滿溫暖的色調,明朗的光影,畫中母題的日常生活小物,顯示出鄉居生活的「歲月靜好」。〈玫瑰〉一作繪製了約13-14株花朵,以紅、橙、黃、白相間來表現花朵與花瓣間錯落的空間感,以深淺不一的綠、黃、褐色表現茂密枝葉,並且呼應插花的深赭色窄口陶瓶。劉啟祥的花卉畫作常見一深色或一淺色陶瓶,此深色瓶為窄口,也曾出現同時期另一幅〈花與果〉(1990),同年另一幅〈瓶花與果〉曾有一較寬口淺褐色陶瓶。這幅〈玫瑰〉的深色陶瓶,也提示了畫家選擇背光的處理技法。一方面陶瓶的兩側,反映了周遭的光影變化,另方面深褐色瓶身,可襯托瓶花較高的色彩明度,使花朵成為畫面中央的視覺焦點。雖然,大病後的劉啟祥不再以畫刀皴擦上色,他仍然沒有放棄他最擅長的,富於音律調性的背景色彩。劉啟祥從未單調地平塗任一畫作的背景,就如此幅〈玫瑰〉,淡黃、淺紫、粉紅、淡藍與深淺不一的褐色、灰色斑塊,襯托了這一室的繁花,靜謐而燦爛地綻開。(撰文|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 孫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