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石膏像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


石膏像

何德來(1904-1986)

藝術類 - 雕塑

石膏

不詳

15x11.5x17.5cm

劉敏敏女士捐贈

登錄號:05294

此件〈石膏像〉為何德來贈送給新竹育生醫院醫師劉燦然之作品。劉燦然醫師為新竹前輩藝術家李澤藩(1907-1989)的妹婿,1932年何德來於新竹成立「新竹美術研究會」,李澤藩亦是會員之一,此作之贈送時間,推估為何氏從東京美術學校返臺,組織新竹美術研究會時期(1932-1934),因此,應為何氏1930年前後創作的雕塑作品。何氏雖長年旅居日本,但童年、母親及其對新竹風景的回憶,經常是他作畫的題材,二戰結束後,其創作一系列生命探源系列,如〈人滿為患的地球〉(1950)、〈今日仍在描繪和平之夢〉(1951)、〈春〉(1953)、〈常春〉(1954),以幼童象徵純潔的天使,探索宇宙、萬物與對生命之哲思,而〈離春〉(1951)、〈西湖之夢〉(1952)、〈吾之生〉(1958)、〈母與子〉(1959)等,則承載他幼年五歲時與母親離異,對於母親的無盡思念。孩童成為其畫作中,生命探索與思親之情的兩個創作方向。此〈石膏像〉中的幼童身上未著衣物僅披掛一件被毯,目光垂視且身軀放鬆靠攏著椅子,手臂則自然垂放於扶手上,其身形圓潤可愛,令人聯想到其畫作中總是身軀飽滿,給人溫暖、聖潔感受的幼童形象。此雕塑將重點放在孩童容貌、體態與身形比例的捕捉,未於細節處多作雕琢,質樸呈現孩童純真的形貌。(撰文|藝術工作者 楊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