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鳳梨山藏品圖,第1張
鳳梨山

劉啟祥(1910-1998)

藝術類 - 油畫

油彩、畫布

1957

64x52cm

藝術家家屬捐贈

劉啟祥1954年從高雄市三民區舉家遷居大樹鄉(今高雄市大樹區)小坪頂,開始闢地自建的鄉居生活。畫家長子劉耿一在〈父親與我們的家園中〉曾回憶道:「我們的家屋坐落在低窪卻平坦的山坳,背靠著像沙發椅背的土壁。左右兩邊都有扶手似的山丘拱圍著…門前便是依著山勢層層造築起來的魚塭。」 劉啟祥也曾經栽種鳳梨貼補家用,故有人形容劉啟祥是「耕畫」小坪頂。顯而易見,在這一片旱田丘陵的生活,使他作品的色調逐漸脫離歐洲、日本的溫帶氤氳和諧,炙熱的南台灣日照,讓他面對強烈的光影變化。1957年的〈鳳梨山〉,可以視為劉啟祥轉向山岳風景的分水嶺畫作。
劉啟祥在〈鳳梨山〉一作仍採用一直喜愛的不透明厚塗的重疊上色法,或許是他在巴黎臨摹自現代派的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畫作以來的上色原則。在〈鳳梨山〉之前的風景畫作,如〈旗山公園〉(1953)樹林採漸層不透明法,偶見背景的遠山採透明塗法,畫布肌理仍清晰可見。在〈鳳梨山〉作品中,我們首次見到以對比強烈的互補色來表現向陽與背光的山坡。天空的紅霞令人聯想到夕陽,觀畫的重點卻不在研究光線的來源,這些只是畫家構圖與布局的安排。我們應該聚焦在他如何將畫面由左而右地把墨、綠、赭、澄與紅等諸色堆疊於向/背陽的山坡。厚塗的不透明色層增加了畫面的量感,表現南方多日照的赤熱泥土。在畫面的左側前景,勾勒紅土小屋二三間,並大膽地拖了一地長長的斜影,既是點景,又不可或缺,前景的陰影一方面襯托了向陽的山坡,另方面暗示了夕陽的影子有多長?
地理上的鳳梨山,位於昔日大樹鄉中心的龍目村古早三個高地聚落之一的北勢坑,位在劉啟祥小坪頂鄉居北方,路途崎嶇起伏,步行或自行車代步皆須個把小時。不若畫作中明顯的稜線起伏,實際的海拔高度不過169公尺。鳳梨山的確因山上遍植鳳梨得名,至今仍是健行者與單車客的熱門路線。(撰文|孫淳美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

登錄號: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