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洪甲(1904-1997)
藝術類 - 油畫
油彩、畫布
1978
60x50cm
登錄號:05375
海港,可說是范洪甲終生的創作題材。1930年代,范洪甲已從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畢業返臺,輾轉任職於臺南與高雄法院及檢查局,擔任翻譯官。1935年,他以高雄旗津港為主題的〈旗後風景〉,入選第九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熱鬧繁華的旗津港,也是畫友廖繼春、晚輩張啟華描繪過的題材。
到了戰爭期間,范洪甲因緣際會下,被擔任陸軍參謀長的舊識奧村一雄(1903-1939)邀請,前往南洋各個佔領地擔任翻譯官。隨軍輾轉於汕頭、廈門、新加坡等港口城市。1941年,范洪甲派赴上海,進入海軍控制的建泰公司擔任總經理,負責聯絡華僑商務事宜。該公司董事長古川與八(1893-1944)與日本海軍、汪精衛政府多有來往,扮演情報份子的角色。范洪甲在建泰公司周旋於東南亞的政商要人間,不僅幫助華僑在戰爭中得以安頓,也參與軍方船廠的業務,生活處境還算安逸。在各國海港工作的短暫日子,范洪甲偶爾會提筆作畫,但大多數的作品毀於美軍的轟炸。
到了此畫創作的1970年代,范洪甲藉著戰爭期間海軍人脈的介紹,前往菲律賓馬尼拉從商,期間往返各國港口,此畫可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畫面構圖與1979年的〈香港風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類似,同樣描繪前景海港的帆船,並將城市與遠山置於遠景,呼應畫家與海洋、商船親密的關係。與〈香港風景〉相同,范洪甲描繪帆船時,以帶弧度的長線條,表現帆船受風前行的動感,結合筆觸堆砌海浪的表現,塑造強烈的畫面動勢。畫家晚年曾自述喜愛強而有力的畫風,作畫時往往不惜成本,藉由厚塗抒發自我的個性。(撰文|劉錡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參考資料:
1. 岩井英一,《回想の上海》,名古屋:「回想の上海」出版委員會,1983。
2.〈奧村參謀逝去〉,《臺灣日日新報》,1939-10-26(版7)。
3. 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主編,《范洪甲九十回顧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