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時棟(1970-)
藝術類 - 複合媒材
印刷品、紙、棉線、頭髮、碳粉、壓克力顏料拼貼於畫布
2011-2014
145x336cm (145x112cmx3)
登錄號:05238
以圖像拼貼作為主要創作脈絡的劉時棟,在1990年代後期曾發表過幾件觀念行為作品,結合了攝影、田野踏查、常民文化元素、觀念藝術的檔案化及對於過程意義的拔擢。
延續自然主義的主題,劉時棟作品的形式語言在2010年左右出現了明確的傳統繪畫轉向,原本不斷膨脹增生的影像團塊,如今收斂為花草、奇石、錦鯉等幾個類型化的具象母題,寄情於物的文人抒情傳統不言可喻,從加法到減法的轉變,不只創造出舒朗的背景,也帶來他早先創作中少見的傳統繪畫元素──景深。
〈飛泉流水〉(2011-2014)清晰地彰顯出這個轉向,我們的目光首先被右側聳立的奇石、錯落的花草與飛鳥所吸引,帶著平面構成意味的排列將它們推向前景,畫面左側由縮小圖像與簡約的筆觸,創造出一種宛若大氣瀰漫的空間感。相較於他早期作品中不斷堆疊、增生,彷彿無邊無際的影像之海,如今劉時棟花更多注意力思考佈局,思考如何對繪畫邊界內滿溢的視覺性進行管理。早先旺盛的圖像生產,被更多的畫面控制所取代,但終究劉時棟「減法的拼貼」從不意味著省略。在畫面中那些久違的背景,即便在看來最空無的時刻,仍是繪畫表現繁複堆疊出的結果,它們幾乎全是在龐雜的拼貼工作完成後,再由顏料大片遮蓋掉而成。一如劉時棟之後的創作,符號語言越見精鍊,只是更多的拼貼圖像隱身為肌理,為作品帶來難以忽視的觸覺性。(撰文|游崴 藝評人、獨立策展人)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