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向恢藏品圖,第1張
向恢

林鴻文(1961)

藝術類 - 複合媒材

壓克力顏料、油彩、瓊麻末、畫布

1991-1992

130x97cm

登錄號:04989

〈向恢〉(1991-1992)、〈攤旁心〉(1991-1992)
這兩件作品創作時正好是藝術家林鴻文揮別台北,回到故鄉台南的時候。此時台灣從八零年代歷經了許多如春之藝廊、北美館的開館、台南文化中心的開館等重大文化事件,特別是在1986到1988年的「中國現代繪畫新展望」展覽中,那許多浮華誇大卻顯得虛浮的展覽作品,似乎正是整個社會氛圍的投射或反映。這些情緒激發或許累積成林鴻文的某種反省,期望往更深一層自我與內心的追求。因此,林鴻文決定回到台南。剛回到台南時,林鴻文彷彿想要重新認識這個原本是他故鄉的城市。每天以徒步丈量城市的空間,他最喜歡從南門路走到孔廟,非常存在主義式地對於「存在」意義的探索,甚至某種「流浪者之歌」情境實際搬演似地以回歸故鄉作為尋找自我的隱喻。他並不刻意創作,也不刻意工作,一直在這個城市中嘗試不同的概念與形式,或事業的開發,甚至經常間歇性的失業,沒事也常去跟孔廟的流浪漢聊天。在這一段厭倦台北、回歸故鄉找尋自我的過程中,林鴻文創作了這一系列作品。儘管結構與用色全然不同,林鴻文卻認為〈向恢〉與〈攤旁心〉兩件作品其實差不多,差不多的應該是這整個時期的心情吧。

「瓊麻末」是這兩張作品除了一般使用的畫布、壓克力顏料與油彩之外所特別使用的材料。1984年離開台北回到台南,他自認為一向喜歡大自然、喜歡南方冬天枯黃的景致,連府城舊巷弄老舊建築的空間形式與建築材料都十分吸引他,比如剝落的日治時期石灰牆垣,或者牡蠣殼粉鋪設的牆面都是來自大地的材料,讓他深刻感受到在這些巷弄建築古蹟老廟中閱讀到的是時間,是「人」。因此,作品的材質也從之前的影印硬邊,慢慢轉化成以土、以石灰、以牡蠣殼粉混入繪畫作品之中。後來無意間在老建材行的冷僻角落找到了早期蓋房子用的瓊麻末。瓊麻末的材質很輕,可以製作出彷彿大地包圍撫觸般的自然質感。這也讓藝術家在這個時期偏好使用這個材質。事實上從材料的使用已經透露了許多藝術家文本轉化的物質性生命經驗與情緒轉折,更是當時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極速變化中,藝術家對於變動中的世界的回應與投射。(撰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副教授 陳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