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鴻文(1961)
Lin Hong-wen
出生台南,1982年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1984、1986、1988、1990年分別參加臺北市立美術館「中華民國現代繪畫新展望」展覽,1985年獲「雄獅美術新人獎」,1986、1987年參展「南台灣新藝術,風格展」,1987年在春之藝廊「林鴻文、黃宏德、王為河三人展」、國立歷史博物館「現代繪畫新貌展」,並曾為台南策劃多檔展覽:「非限定87展」(1987)、「1992新素描展」(1992)、「臺南-現象」(1996),為台灣南部前衛藝術社群活躍的參與者。
早年,國立藝專的自由氛圍,促使林鴻文從建築、設計等學科的學習中,開啟各種媒材的實驗契機。在創作手法上,他秉持「不拿筆」的原則,將紙撕開後層疊塑造出高度,再用影印機印製形成此時作品的風格,換句話說,林鴻文有意識地反對畫筆,取而代之的是將立體空間再次平面化的過程,在「反繪畫」概念與媒材試驗中展現出台灣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的觀念轉折。1983年前後,林鴻文開始思考:「那時候覺得我的創作屬性,不屬於政治議題,跟正要發生的所有一切完全都無關的,我應該要回到我原來住的地方,我一定要我的腳一五一十去踏這塊地,就像以前戒嚴,黨國教育,把我們教的僵化腦袋⋯所以這塊地,在這麼多年來像是空的,而現在一直在填補,我用畫畫的⋯我畫的還是要腳(踏)實地走出來,去感受,畫出那些東西」,自此,南台灣的季節、景色、土壤等種種變化,不僅成為林氏繪畫色彩的來源,對於地方性的深刻思索,也延伸至1990年代中期發展出以鋼鐵為材料的大型雕塑,以及取自夏日颱風贈與當地的禮物——漂流木,發展出環境裝置作品,在各種材質的實驗中轉動地方性的想像。(撰文|陳嬿晴)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