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狷夫
法書
紙
1968
35x35.5
登錄號:112-00227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恬逸》(館藏編號112-000227)。為一橫式書寫的行書作品,款識:「傅狷夫書戊申秋」。款識處下鈐白文一枚「狷夫書畫之印」。本幅作品以大字草書在接近方形的素面紙張書寫,內容僅「恬遠」二字,簡潔地表達寧靜致遠的精神。傅狷夫於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臺後,開始大字草書研究,從王鐸(1592-1652)草書詩卷開始臨摹,本幅作品中可以見到類似王鐸的豐富墨色變化,「恬」左半部的「心」使用飽含墨水的毛筆書寫,在紙張暈染出邊緣較淺的,像絨毛般的柔軟線條。「遠」則使用枯墨書寫,出現多處飛白,筆畫轉折處偶爾可見些許因為乾燥分岔的筆毛留下的墨痕。內文和款識書風大相徑庭,內文圓轉多、提按連貫,平和溫潤,呼應其所傳達的安穩心境。款識則多使用方折、有勁道的筆法,配合帶有韻律感的頓挫,有幾分王鐸的筆意,別具一格的結字安排,精妙的用筆,將文字的書寫,轉換為視覺的藝術表達。
傅狷夫(1910-2007),祖籍浙江,本名抱青、又名唯一、字覺翁、號心香室主人。自幼接受傳統文化薰陶,師從王潛樓(1869-1932)和陳之佛(1896-1962)。1949年隨國民政府渡臺,潛心創作,發展獨具風格的山水畫與連綿草。曾任教於政工幹校(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等校。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
不可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