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瓷福星藏品圖,第1張
瓷福星

瓷器

圍39 高46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清代瓷胎福星》(館藏編號06936),男子曲臂抱著一孩童,是民間道教信奉的福星形象。男子留長鬚,穿綠底鑲藍邊交襟寬袖花長袍,頭戴長及肩部的藍地穀紋巾帽。小童穿紅色花袍。局部彩釉有剝落。底部無釉,有一圓形洞,應是為了避免燒製時塑像破裂而作。
福字拆開,包含了衣、一、口、田,寓意「一口田,衣祿全」。福有順利、諸事如意之意。福神原為歲星,即木星,後源於五斗米道所祀三官中的天官,而演變為天官賜福。又一說為唐道州刺史陽城,因有抵制進貢侏儒的善政而被尊為福神。
《清代瓷胎福星》於1956年納入史博館館藏,是當年館方接管由教育部撥交二批日本歸還古物的第一批。日本歸還古物乃自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劫回國內或未經我政府許可擅自發掘的文物,二次大戰後由政府向盟軍駐日總部提出追償。1947至1948年間在臺灣接收六批歸還古物,計一百零五箱,一千四百九十三件,當時均由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代管。

登錄號:06936

可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