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小故事 回上一頁
藏品小故事:廟會用心聽的圖片
故事標題:廟會用心聽
作品小故事:
說明:此篇模擬民眾到館參加故事時間之情況及故事腳本。

  爸爸,為什麼我們要來這邊聽什麼廟會?廟會不是我們一起去拜拜,結束後可以吃很多好吃的東西嗎?等一下聽完這個也有東西吃嗎?
  弟弟,才不是勒!你只想到吃。〈廟會〉是一首歌,我上學期有學到哦,我唱給你聽: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鈸鐃穿雲霄……
  哥哥小聲一點,你看,大家都在笑你。
  你們乖。雖然聽演講沒有東西吃,但是你們會知道〈廟會〉這首歌和作詞者的故事。你們不是最愛聽故事了嗎?
  對。對。
  演講要開始了,等一下聽完,有什麼問題我們再來討論或是請教講師。沒問題就去吃好吃的。
  好。耶!


  在座的大朋友小朋友,午安。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廟會〉這首歌與作詞者賴西安之間的一些故事。在這之前,我先簡單自我介紹,我是小文,成長於中台灣,因為工作的關係,現居台南。身為一個異地遊子,準備這個講題特別有感覺,除了因為歌詞中提到「祈祝年冬收成好/遊子都平安」,讓我有點想家,同時也想起過去參與家鄉廟會活動的歡欣熱鬧氣氛。有人和我一樣,是外地人嗎?舉個手讓我知道。請放下,數量不多,但我想在場的小朋友,未來都很有機會「短暫的」成為外地人。

  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時候聽過〈廟會〉?我是在小學的音樂課學唱這首歌,現今某些版本的國小音樂課本也還有收錄,已經學過的小朋友,還記得音樂老師怎麼說明這首歌嗎?我自己印象中,以前音樂老師沒有時間提及相關背景知識,如果你們老師也沒有說明,聽完這場演講之後,可以回去跟同學分享。即將接觸的小朋友,要好好聽音樂老師怎麼教唱哦。

  至於在場的大人們,對於「廟會」活動可能更熟悉,因為台灣的民俗信仰和社經發展是分不開的。你們是否有注意到,小時候的廟會活動與現今的差異?是否想過,為什麼這樣日常的活動,會被寫成歌呢?

  先介紹一下作詞者賴西安,大家也許對他的筆名──「李潼」更有印象,寫了幾十本多少年小說,《少年噶瑪蘭》、《天鷹翱翔》、《望天丘》、《再見天人菊》等都是代表作。雖說是少年小說,但也很適合成人閱讀,非常推薦在座的大朋友小朋友到書店買書,或是到圖書館借來看;不同的時期看,會有不同的感受。

  李潼用本名賴西安創作了許多歌曲,其中〈廟會〉約在1980年寫成。在座的大朋友是不是覺得奇怪,因為你們小時候就有廟會啦!為什麼會在1980年才寫出歌來呢?又或者覺得,廟會這麼平常的事,有什麼好寫的?這就是李潼的厲害啦!接下來就說給你們聽。

  沒錯,廟會並不是一九七○年代才有的活動,只是一九七○年代因為中台關係以及醫療環境的改變,人民的生活變好一些,覺得神佛有保佑,於是「還願」風潮漸顯,像是花更多錢幫神像換新裝、組藝陣、酬神等;一九八○年代因為經濟狀況改善,政府也陸續有農地變更、都市計畫等改革措施,讓許多人富有起來,願意投資在建廟謝神這些安頓心靈的工作上。這樣的生活改變,善於觀察的李潼自然看在眼中。

  同時,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代,也是『民歌』興落的時代。那時許多年輕人想跳開既有的歌路以及西洋音樂的翻唱現象,想要『創作及演唱自己的歌』,表達自己對社會、對情感的心聲,像是〈民歌手〉、〈江湖上〉、〈歸人沙城〉、〈外婆的澎湖灣〉、〈橄欖樹〉、〈龍的傳人〉、〈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未來的主人翁〉、〈如果〉、〈秋蟬〉都是那個時代的歌哦!

  李潼曾自書創作起因:「有受到當時即將成立為臺灣音樂主流的現代民歌鼓勵,而年輕朋友間不服氣,和刺激的賭氣般的好笑氣氛,才是催生那些創意十足、真誠飽滿的歌謠的隱藏動力。」沒有想到吧?李潼是在與好友的打鬧之下,開始創作歌詞。

  但是,這樣一首歡欣的、鄉土的、溫情的歌,有多少人可以料想得到,居然面臨被政府禁唱的危機?

  歌曲審查制度從日治時期就存在著,一直到解嚴後都還有,理由百百種,包括親日、情色、不健康、為匪宣傳、把社會描寫得太負面等,許多經典歌曲被禁唱,或要求刪除、修改歌詞,像是〈捉泥鰍〉、〈月亮代表我的心〉、〈橄欖樹〉等都在列。雖然〈廟會〉內容並沒有描寫需要大肆花錢購置祭拜用品、花許多時間在準備與祭拜過程,仍為被當局視為鼓吹迷信、鋪張浪費,未能通過審查!為此,李潼可是在「行政院新聞局歌曲轉導答覆表」上寫了四、五千字的解釋,經過極力爭取才免於成為禁歌。

  〈廟會〉雖然不是李潼寫的第一首歌,但他也沒有因為禁唱危機而就此封筆,算一算,李潼前前後後可是創作了百餘首呢!像是〈月琴〉、〈雞園〉、〈橋〉、〈竹姿〉、〈散場電影〉等都是他寫的詞,其中〈雞園〉還獲得第三屆金韻獎青年歌謠大賽創作組優勝獎!

  李潼對於周身環境變化敏感,觀察入微,並且善於想像、拼貼、融合有關的人物與事件在他的作品中。如果在場的大朋友小朋友也具備這樣的特質,說不定也可以創作出和〈廟會〉一樣水準,甚至更棒的作品哦!

  很高興可以跟你們分享〈廟會〉的二三事,謝謝你們今天來聽講。


參考資料:
1. 李潼。《魔弦吉他族》。台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2. 馬世芳主編。《永遠的未央歌》。台北:台灣滾石唱片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3. 許建崑。〈在矛盾與和諧之間尋找真情──我讀《博士.布都與我》〉。收於桂文亞主編。《呼喚:李潼少年小說的聲音》。台北:民生報,2003年。頁153。
4. 郭麗娟。〈拜訪春天──堅守春天崗位的陳輝雄〉,《源雜誌》68期: 36-45。
5. 徐睿楷。〈完整回顧,臺灣禁歌史〉。2015/6/3刊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

(撰稿人:洪千媚)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