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小故事 回上一頁
藏品小故事:邱妙津的高三日常(下)的圖片
故事標題:邱妙津的高三日常(下)
作品小故事:
  寒假結束,邱妙津和現在多數的高三學生一樣,面臨大考壓力,緊鑼密鼓的考試測驗隨之而來,開學後所領的一本全新的生活週記,第一篇寫下的就是第一次模擬考。

  沒有現今兩次學歷測驗外加推薦甄試的選擇,一試定生死的聯考時代,每一次模擬考試都很重要。身為理組資優班的一員,邱妙津第一次模擬考的理科範圍成績不佳,她心情沮喪的認為自己沒有悟得「學科學的真髓」,對於物理化學也沒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邱妙津在反省中指出「整個學習的系統傳授給學生的也大是問題所在,但本身在理科上所秉賦的想像能力毋寧是更是關鍵所在」。此次測驗,邱妙津體認到自己在學習理科方面的失敗,不單只是自己努力、能力的問題,也輕輕點出教學方式的不適。但究竟是教學模式的不適當,還是學習者的不適應呢?邱妙津在3月底的週記中提到,物理老師原本上課時採用的「耍寶式」教法,在教學觀摩時卻上得一板一眼,「讓我們那堂課直想打呵欠,一點可看性都沒有」。比起無趣的尋常教書模式,邱妙津是傾向接受和自己同類型的、活潑輕鬆的那一派,只是這樣特殊的方法,對於邱妙津的成績似乎沒有太大的加分效果。

  此外,邱妙津也指出平時課堂上另一個盲點,即課堂上雖然大量的做試題卷,名為複習題型,但對者恆對,錯者卻無從深入探究解法,以致耗費了大把的時間但成效不大。台灣多數高三學生大概都經歷過這種從早自習考到最後一堂課的日子吧?若是加上補習,那簡直是要「考」焦了。因此,調劑身心也是需要學習與面對的課題。

  邱妙津是彰化人,離鄉背井遠赴台北念書,因為太久沒回家,想家的念頭不停在頭中打轉,第一次模擬考後的週末她決定返家一趟。即使家人也很想念在外念書的邱妙津,但站在課業為重的角度,仍勸她補完習再回來,但她顧不得晚上還得補習,還是搭車回到一個多月沒有回去的家,因為邱妙津認為,「無論追求前途是多重要,家人的快樂和幸福才是真不可忽略的」。看似單純的返家行動,也不失為一種釋放壓力的方法吧?俗話常說,家是你/妳的避風港,回家獲得心靈上的慰藉與溫暖,儲備能量後再北上打拼,對17歲的青春學子來說,應是最常見且有效的身心療法。要說逃避嗎?就算如此,「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家」被賦予的功能之一,還是在此時發揮作用。

  不能回家的時候呢?還是有辦法的。很會給自己壓力的邱妙津,也會為自己所遭遇的事物往好的方向解釋。學生時期,基本上都在教室內上課、考試,除了體育課,能短暫脫離壓力的時候不外乎掃地時間。1983年3月份,邱妙津有兩週時間被分配到外掃區,雖然範圍大、落葉多,但和同學們一起打掃邊聊天,又可看花調適心情,邱妙津認為「非常愜意」,老師也回以「工作可以調劑心理的」表示認同。有效嗎?相隔一星期,邱妙津在週記中表示,她跟著課程的考試進度,把復習工作做得不錯,也為自己穩定的樣子感到高興。

  轉眼接近第二次模擬考,邱妙津為自己在新課程進行中沒有時間複習舊知識而懊惱著,雖然不斷的有複習考,但總是「匆忙中胡亂應付」,未必有所進步。雖說一樣煩惱著課業,但邱妙津這次也告訴自己,只要「盡其在我」、「默默耕耘」才是上策,貪心或著急都無濟於事,可以看出心境上已不如第一次模擬考時那樣緊張,也不再這麼苛責自己。或許,她已找到自己的求學之道。順帶一提,這次記事照理是該寫在這一本,也就是下學期的週記,但不知什麼緣故,卻寫在上學期週記本裡頭。

  時光飛逝,最後一篇週記寫的是畢業前的感想,內容不外乎感傷就要離開學校、與同學、師長分離。不過邱妙津自承是個重感情的人:「別人常把此種離別看得非常淡,而我自小就為此種離別掉了不少眼淚」,大概是受了情緒影響,原本端正的字跡在這一篇變得凌亂些,雖不影響閱讀,但多少可以感覺到邱妙溝的心境變化。也許我們也可以想像,情感豐沛的邱妙津,在畢業典禮那一天,暫時拋開考試的壓力,含著淚眼給好友們一個離別前的擁抱。


參考資料
1、《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海野綱彌於2013年開始創作的日本漫畫。此處僅借用書名。
2、邱妙津。《生活週記》。入登藏錄號NMTL20160350009-001。

(撰稿人:洪千媚)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