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小故事 回上一頁
藏品小故事:邱妙津的高三日常(上)的圖片
故事標題:邱妙津的高三日常(上)
作品小故事:
  1986年,走入校門,身上的綠色制服左胸繡上第三槓,責任變重,課業壓力也變大了。來到儉班,同學一一入坐,一個座位顯目的空出來,邱妙津看見了,記在心頭。

  拿到新的生活週記本,邱妙津第一篇週記,除了向已經開啟的「戰鬥生涯」信心喊話,也為調離儉班的同學的抱屈。面對同窗一年的戰友突然退出陣線,邱妙津用四頁紀錄同學的個性、上課的情況,字裡行間充斥著對於沒有人站出來將她留下,以及讓她就這樣轉班的不解,同時,寫下「是我對摯愛的學校中師生間的關係感到傷心和失望,並且為人與人間關係的無力感到悲涼」,雖然老師回應該位同學轉出資優班是家長的要求,但「為什麼不適者不能光榮地戰敗」,始終是邱妙津心中的疑惑。在全台北最好的女高校,念的是理科資優班,群強環伺之下,沒有同儕與師長的支持,孩子的意願與家長的期望相左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日常。

  即使大考還未到來,選志願的問題也已浮現,就像國三生會被問要讀高中還是高職,要念哪間學校一樣,高中三年級也得再面對一次。讀自然組的邱妙津所屬意的學系,在1986年底,剔除不想念的與不適合的,獸醫系與生物系是邱妙津心中排行前二名志願,因為在幾個學科當中,她較感興趣的是生物,想選擇「有生命、會跳會動的實體」,既有「另一個天地可以寄身和仰望」,也可以透過對人以外的生物的了解,對這世界更了解些」,邱妙津的心中如是想。導師回覆「妳是個活潑型的人,比較有動感,尚可往這方面走」,應是有助於邱妙津的信心。後來,邱妙津大學選讀的是心理系,志向轉換的緣由與關鍵因素不明,但話又說回來,心理系所學和生物學方面關係密切,也算是沒有偏離當初預設的目標太多吧?

  高三生的日常,基本上就是在進行新課程與複習舊課程中度過,邱妙津的週記本中紀錄了一些教室中的風景。像是大家把國文考試考得很糟,惹得老師傷心難過。或是觀察同班同學,有聰明的腦袋但厚道,平時嘻笑鬧罵,但也因為日漸沉重的考試壓力使氣氛變得嚴肅。更多時候是自己的所思所感,例如「為了脫離困苦的境地而奮鬥這件事最能造就人才」、「該是被讀書本身的興趣引誘得不能不讀書」,或談「好勝心」、「朋友的分類」、弄清楚自信與自知的差異等等。這樣的議題若不是老師給的方向,那就是邱妙津自己平日腦袋裡停不住的探索與追尋。不論何者,週記本的字字句句都隱然展現邱妙津的思慮轉個不停,觀察敏銳且心思敏感。

  雖然不是每週都寫,但透過像是日記的近十篇記事,可以看見邱妙津不論對於個人生活方式、同儕相處情況、學校教育方法都有高度個人思辨能力,在高壓下也能夠覓得短暫喘息的出口。平常表現受師長肯定,週記中文詞正向,甚至通過訓導處審閱,這樣懂得自省與調適自我的邱妙津,恐怕任誰都很難相信會在日後走上自毀的發展。


參考資料:
陳慧翎導演。《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出品,2018年。

(撰稿人:洪千媚)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