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
網頁導覽
:::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English
首頁
> 藏品資訊
:::
平埔族風俗圖
編號
編 目 號
:
AH000588
主題
分類1
:
掛軸
名稱
登錄名稱
:
蕃人風俗繪圖
中文 名稱
:
平埔族風俗圖
其他名稱
:
全集題名:岸裡大社文書
日文名稱
:
蕃人風俗繪卷物
-數量-
單 位
:
幅
數 量
:
1
族群/地點
所屬族群
:
平埔族
時代
製作/使用時代
:
清朝
材質
主材質分類
:
絹本設色
尺寸/度量
長
:
6680
mm
寬
:
515
mm
其他測量值
:
外長8850mm.外寬558mm.
外觀描述
形狀
:
橫幅手卷
型制/特徵描述
:
內容包括12個場景(格套),由右至左分別為:敦仔行樂圖、番戲、揉採、鼻蕭、渡溪、捕魚、襁兒、織布、乘屋、收貯、臼舂(舂米)、教讀(社師)。與AH1585「徐澍 台灣番社圖」相較,本圖多了「敦仔行樂圖」與「襁兒」兩個場景。以畫風與內容來看應屬「東寧陳氏番俗圖」之系統。
紋飾/印記
:
無
原件與否
:
原件
-備註-
備 註
:
*已裝裱(日式裱法),共分四段拍攝。 **本圖第一場景「敦仔行樂圖」之原圖為AH1631。 ***本圖是否為日人根據館藏「徐澍臺灣番社圖」與「敦仔行樂圖」所重繪,待查。自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接收。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為絹本設色之橫式巨幅卷軸畫,是館藏「徐澍臺灣番社圖」、「林天木臺灣巡視圖」、「平埔族風俗圖」、「敦仔行樂圖」等平埔風俗圖繪作品之一,主要內容為平埔族的社會生活及民情風俗。本件由右至左分別為:敦仔行樂圖、番戲、揉採、鼻蕭、渡溪、捕魚、襁兒、織布、乘屋、收貯、臼舂(舂米)、教讀(社師)等12個場景。由於岸裡社潘敦仔入畫之故,加以描繪之器物亦與岸裡社相似,故本件描繪內容與岸裡社具高度關聯性。
本件所繪場景與AH001585「徐澍臺灣番社圖」相較,多了「敦仔行樂圖」(AH001631)與「襁兒」兩個場景。以畫風與內容來看應屬「東寧陳氏番俗圖」之系統,並將直式構圖的「徐澍臺灣番社圖」與「敦仔行樂圖」,改以橫式構圖重新組合摹繪。畫作呈現原民傳統生活的安逸平和,並友善的接受統治者施行「教化」,帶有統治者觀點的美化及再詮釋。
由於本件明顯摹自「徐澍臺灣番社圖」與「敦仔行樂圖」,據推測為當年臺灣博物館命人重製之作品,可能跟「康熙臺灣輿圖」摹本為同期繪製,目的據今日臺博館推測「其為理解與傳達異文化風俗知識途徑的一種,同時作為殖民博物館被認為需要刻意「製作」並加以展示收藏的典作品」。
本件為平埔族風俗圖繪,圖繪可以跟文字紀錄相輔相成,讓人一睹當時平埔族人的生活樣貌,同時又被賦予清廷治下太平和樂的想像。此外,本件為日治時期所摹繪,特意擷取相關風俗圖的元素重新組合,構成生養、渡河、漁獵、賽戲、教化等場景,並凸顯番通事潘敦仔袒胸露肚的意象,但場景中不見耕種只見禾間收貯,平埔人「收租」並不表示農耕廢弛,恐受漢人「番黎不諳耕作」的觀念影響所致。
本件以中國水墨形式進行摹繪,不僅用色濃厚鮮豔,人物描繪生動且細節清晰,例如臺灣常見之檳榔樹等為背景,為良好之風俗畫作。雖是日治時期所摹繪,但內容與風格與清代之風俗圖相近,為「東寧陳氏番俗圖」之系統。就完整性而言,本件保存狀況良好,且內容與「徐澍臺灣番社圖」及「敦仔行樂圖」關係密切,三件均為臺博館藏之標本,其風俗圖繪之主題亦一致。
參考文獻:
何勛堯。1986。館藏書畫選輯,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
吳佰祿。2011。詩韻.畫意.文物風采:中部平埔族群「經卷」的文化意象。臺灣博物季刊,30(4):50-69 。
呂孟璠。2016。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平埔族風俗圖像初探。臺灣博物季刊,131,35(3):60-73。
杜正勝。1998。番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研究為中心。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42頁。
杜正勝。1999。平埔族群風俗圖像資料考。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2):309-361 。
蕭瓊瑞。1999。島民.風俗.畫:十八世紀臺灣原住民生活圖像。臺北:東大出版社。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