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藏品資訊
:::
藏品資訊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3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4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5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6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7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8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9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0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1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2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3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4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5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6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7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8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19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0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1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2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3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4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5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6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7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8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29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30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31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32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33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34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35張
平埔族風俗圖藏品圖,第36張
平埔族風俗圖
  • 編號
    • 編 目 號:AH000588
  • 主題
    • 分類1:掛軸
  • 名稱
    • 登錄名稱:蕃人風俗繪圖
    • 中文 名稱:平埔族風俗圖
    • 其他名稱:全集題名:岸裡大社文書
    • 日文名稱:蕃人風俗繪卷物
  • -數量-
    • 單 位:
    • 數 量:1
  • 族群/地點
    • 所屬族群:平埔族
  • 時代
    • 製作/使用時代:清朝
  • 材質
    • 主材質分類:絹本設色
  • 尺寸/度量
    • :6680  mm
    • :515  mm
    • 其他測量值:外長8850mm.外寬558mm.
  • 外觀描述
    • 形狀:橫幅手卷
    • 型制/特徵描述:內容包括12個場景(格套),由右至左分別為:敦仔行樂圖、番戲、揉採、鼻蕭、渡溪、捕魚、襁兒、織布、乘屋、收貯、臼舂(舂米)、教讀(社師)。與AH1585「徐澍 台灣番社圖」相較,本圖多了「敦仔行樂圖」與「襁兒」兩個場景。以畫風與內容來看應屬「東寧陳氏番俗圖」之系統。
    • 紋飾/印記:
    • 原件與否:原件
  • -備註-
    • 備 註:*已裝裱(日式裱法),共分四段拍攝。 **本圖第一場景「敦仔行樂圖」之原圖為AH1631。 ***本圖是否為日人根據館藏「徐澍臺灣番社圖」與「敦仔行樂圖」所重繪,待查。自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接收。
  • 藏品描述
    • 描述:本件為絹本設色之橫式巨幅卷軸畫,是館藏「徐澍臺灣番社圖」、「林天木臺灣巡視圖」、「平埔族風俗圖」、「敦仔行樂圖」等平埔風俗圖繪作品之一,主要內容為平埔族的社會生活及民情風俗。本件由右至左分別為:敦仔行樂圖、番戲、揉採、鼻蕭、渡溪、捕魚、襁兒、織布、乘屋、收貯、臼舂(舂米)、教讀(社師)等12個場景。由於岸裡社潘敦仔入畫之故,加以描繪之器物亦與岸裡社相似,故本件描繪內容與岸裡社具高度關聯性。
       本件所繪場景與AH001585「徐澍臺灣番社圖」相較,多了「敦仔行樂圖」(AH001631)與「襁兒」兩個場景。以畫風與內容來看應屬「東寧陳氏番俗圖」之系統,並將直式構圖的「徐澍臺灣番社圖」與「敦仔行樂圖」,改以橫式構圖重新組合摹繪。畫作呈現原民傳統生活的安逸平和,並友善的接受統治者施行「教化」,帶有統治者觀點的美化及再詮釋。
       由於本件明顯摹自「徐澍臺灣番社圖」與「敦仔行樂圖」,據推測為當年臺灣博物館命人重製之作品,可能跟「康熙臺灣輿圖」摹本為同期繪製,目的據今日臺博館推測「其為理解與傳達異文化風俗知識途徑的一種,同時作為殖民博物館被認為需要刻意「製作」並加以展示收藏的典作品」。
       本件為平埔族風俗圖繪,圖繪可以跟文字紀錄相輔相成,讓人一睹當時平埔族人的生活樣貌,同時又被賦予清廷治下太平和樂的想像。此外,本件為日治時期所摹繪,特意擷取相關風俗圖的元素重新組合,構成生養、渡河、漁獵、賽戲、教化等場景,並凸顯番通事潘敦仔袒胸露肚的意象,但場景中不見耕種只見禾間收貯,平埔人「收租」並不表示農耕廢弛,恐受漢人「番黎不諳耕作」的觀念影響所致。
       本件以中國水墨形式進行摹繪,不僅用色濃厚鮮豔,人物描繪生動且細節清晰,例如臺灣常見之檳榔樹等為背景,為良好之風俗畫作。雖是日治時期所摹繪,但內容與風格與清代之風俗圖相近,為「東寧陳氏番俗圖」之系統。就完整性而言,本件保存狀況良好,且內容與「徐澍臺灣番社圖」及「敦仔行樂圖」關係密切,三件均為臺博館藏之標本,其風俗圖繪之主題亦一致。

      參考文獻:
      何勛堯。1986。館藏書畫選輯,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
      吳佰祿。2011。詩韻.畫意.文物風采:中部平埔族群「經卷」的文化意象。臺灣博物季刊,30(4):50-69 。
      呂孟璠。2016。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平埔族風俗圖像初探。臺灣博物季刊,131,35(3):60-73。
      杜正勝。1998。番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研究為中心。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42頁。
      杜正勝。1999。平埔族群風俗圖像資料考。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2):309-361 。
      蕭瓊瑞。1999。島民.風俗.畫:十八世紀臺灣原住民生活圖像。臺北:東大出版社。
  • 藏品典藏資訊
    • 取得方式: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