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main content
Home > Works
:::
Works
Placer Gold Collection Image, Figure 1, Total 3 Figures
Placer Gold Collection Image, Figure 2, Total 3 Figures
Placer Gold Collection Image, Figure 3, Total 3 Figures
Placer Gold
  • reservation_info
    • serial_no2:M01-002
    • title_en:Placer Gold
    • amount:1
  • gdesc_info
    • GDESC:  標本M01-002 為砂金,本質為自然金,化學成分為Au,屬自然元素。其英文Gold為印歐語系當中流傳已久之語彙,而元素符號為Au,來自拉丁語Aurum,指黎明(Dawn)的意思。
        黃金的結晶屬於等軸晶系,於物理特性上:純金之比重為19.30,但由於自然金當中常含有銀等雜質,一般使比重降至約15.6至19.3 之間;莫氏硬度介於2.5至3,解理面發育不佳但具有良好之柔性與延展性,斷口呈現參差狀或鋸齒狀;黃金之條痕為金黃色,與其顏色無異,不透明且具有金屬色澤;黃金同時也是電力與熱量的優良導體,但不具放射性、螢光性及磁性。於化學性質上黃金極為安定,不易氧化或溶於王水以外之酸類,於味覺、嗅覺及觸覺上並無明顯特徵。
        黃金生成於熱水礦床或火成岩礦床之中,有時歷經侵蝕搬運作用後以次生之砂金富集存在於沉積岩中,良好的結晶多呈現正八面體,有時也呈正六面體、十二面體或偏方面體,但良好結晶很少發現,通常以不規則顆粒狀、樹枝狀或片狀產出,有時亦以微量元素之形式存在於岩石中,自然產出之黃金當中經常含有銀,而含銀量超過20%者便稱為“銀金”,此外常見之伴生元素還包含了銅、銠、鈀等。臺灣之黃金產出,包含金瓜石一帶因火成岩作用形成之熱液礦床、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於板塊運動下富集而成之山金,以及各地溪流自山區沖刷而下之砂金等不同形式。
        黃金除用於各類飾品以及財富保存之用途外,同時也是現今重要的工業原料,於航太工業、電子產業以及醫療器材上,皆有黃金之應用。
        本標本為沉積物中收集之砂金,採集地點位於新北市金瓜石小粗坑,標本包含若干砂金顆粒,砂金大小與形狀不等,但粒徑皆不大於1 mm,顏色呈金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