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背景與目的
  • 研究方法
  • 預期效果與影響
  • 計畫成果
  • 參與人員

在94年度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貝類模式標本及淡水貝標本典藏數位化計畫》中,已將本館典藏管理組所蒐藏之貝類模式標本(貝類模式標本正模39種39 件,副模2種2件)及淡水貝標本共80種810件數位化。有鑒於數位化之物件能有更長之生命週期,以及較佳的資訊利用效益,因此繼而在95年度提出《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貝類腹足綱原腹足目標本典藏數位化計畫》共計完成原腹足目貝標本共125種1242件數位化。

本館在96年度執行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數位典藏工作,以作為本館加入典藏計畫之基礎,計畫原計將完成18科233種1461件標本之數位化,但於執行計畫時,發現因標本年代久遠,分類系統大多有所更動而有不同,故與實際成果有些許差異,總計完成30科181種1461件標本之數位典藏工作。

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 )的分類地位是20世紀初德國軟體動物學者賽勒提出,近代軟體動物系統分類的研究大多依尋這個系統,然而1980年代許多深海的物種陸續被發現,加上解剖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相互印證,目前Beesely (1998)及Okutani (2000) 兩位學者將原來的中腹足目的成員再細分為盤足目(Order Discopoda)及主紐舌目(Archiraeniograssa )異足目(Heteropoda)及翼舌目(Ptenoglossa),因此本年度工作以舊制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 )分類系統種類為主。

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影像之數位資料的處理與儲藏已變得較過往更有效率。配合網路資料庫之設計、運作及連結,除可與各國內外學術團體、單位進行資訊交流與學術討論研究外,更可加強民眾對本館的了解與認同,在教育解說方面亦有重大貢獻。

1.主要工作項目

國立臺灣博物館於此計畫中,將就《國立臺灣博物館藏貝類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進行必要的維護性修護,並將資料之內容進行數位化,進而為每一件標本,建立「後設資料」(Metadata),以建置一個可以便捷檢索《國立臺灣博物館藏貝類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之資料庫。此外,亦希於數位化工作完成後,利用數位檔,便利偏遠無法透過網路使用到該貝類標本資料的學者利用,也可以確保此資料內容的廣泛且久遠之流傳。

《國立臺灣博物館藏貝類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於數位化完成後,將可廣泛且恆久地嘉惠學術界,充分發揮其在學術研究上之功用,達到資源共享之目標。

2.實施步驟

A. 整理統計待數位化資料及現況
本計畫的目標是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貝類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資料進行文字數位化與影像數位化工作,並進而將數位化成果建置為可供檢索之互動式資料庫。計畫之第一步,是整理現有館藏,記錄其保存情況與尺寸,並印製詳細清單,以便作為文字與影像數位化工作之依憑。

B. 針對資料之特性,訂定工作項目及流程
針對《國立臺灣博物館藏貝類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之資料特性,訂定工作項目及流程,例如:影像數位化、設計Metadata之欄位、建置Metadata檔、資料輸入等工作項目,均須擬定流程,以利數位化工作之順暢推展。

C. 典藏資料之Metadata建檔
本計畫中將進行數位化的資料極具特殊性;要明確地為每一件資料建立「身分證」般之記錄,比起圖書館處理日常購置的一般書籍之書目記錄,更需要特殊的專業知識。為了達成為特殊典藏的每一標本建立清楚的識別記錄之目標,本計畫係以建置Metadata為方針。所謂Metadata,即標本的「後設資料」;透過詳細的欄位設計,能夠對資料或標本,給與具體而微的描述。而針對不同類型的資料,宜採用適當的Metadata格式建檔。因為Metadata之建置,有助於未來將Metadata整合於資料庫中,而得以建置可供讀者檢索查詢並瀏覽全文及影像的資料庫。

D. 資料內容之輸入建檔
《國立臺灣博物館藏貝類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資料內容之輸入建檔作業因為可能需經不同人次進行作業,故需擬定建檔規範,以期各資料檔的格式確保一致性。

E. 影像拍攝
歷年計畫影像處理因為需經數人進行作業,故需擬定影像處理規範,以期各資料檔的格式確保一致性。標本及拍攝原則如下:

  1. 標本需置於鏡頭中央位置,上下左右需留邊界為宜。
  2. 貝類標本一般僅照正反兩面,但特殊情況(例如:採集者於貝殼上註記、有特殊紋路…)除外。
  3. 殼口面以能展現最大殼口之方向為最佳。
  4. 拍攝方向維持一致(例如:殼口一律朝向拍攝者),方能維持數位化檔案之美觀及統一。
  5. 在品質上力求不失真且不可以有反光之聚光點。

3.預計可能遭遇之困難及解決途徑

A. 影像資料庫的處理
本計畫主要工作內容包含標本影像資料如何尋找出一個最佳彙整方式,將所有影像可以有效處理轉換,製作成適合的大小或以不同形式展現,務求呈現各個標本的特徵,是為本計畫需要考量的重要關鍵,以及資料建置所需眾多人力,是最為影響工作進度之處。

B. 學名之訂正
本計畫的標本大多為有年代的標本,分類系統大多有所更動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學名的訂正上,可能會遭遇到文獻資料的取得不易,及異名的困擾,目前希望採取先使用原鑑定名稱進入資料庫中,將來隨著資料庫的建製過程中,更多的文獻資料蒐集後,在逐一檢討訂正之,若有專家學者在利用資料庫中的資料時,能給予指導,更是誠摯歡迎。

在94年度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貝類模式標本及淡水貝標本典藏數位化計畫》即將完成之際,所數位化之貝類模式標本(貝類模式標本正模39種39件,副模 2種2件)及淡水貝標本共810件80種,預計可為使用者提高相關資訊蒐集上的速度與準確性,並讓貝類的相關資訊利用能有較佳程度的提升。典藏標本之後設資料建檔預計1242筆;在95年度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腹足綱原始腹足目標本典藏數位化計畫》共完成約2484份。因此完成本年度工作數位典藏計畫內容後,預計將有下列成果。

  1. 本年度標本影像數位化預計完成18科233種1461件。
  2. 本計畫將的臺灣本土動物基本資料其資料內容亦可供政府做物種保育、生物多樣性維護、環境影響評估、國土規劃和永續發展等政策的參考。典藏數位化可解決部分保存問題,延續標本研究的生命期;典藏數位化可將不常為人知的生命形式公諸於大眾。
  3. 由於自然史博物館是一個兼具研究與教育之公共服務單位,也是一般人欲查詢資料時首先會想到的單位,本計畫將本館歷年的蒐藏資料,公開供世界各地人士查詢、比對或擷取利用,不但可為民眾多開一道認識本土動物的門窗,亦可提高國家之國際形象。
  4. 典藏標本數位化後,可以部份地解決博物館展示空間不夠、展覽檔期太短等因建築物硬體不足所產生之問題,讓許多沒有機會曝光的標本能展現在國人面前,使一般民眾可以如同直接進入蒐藏庫參觀一樣,看到一些無緣在展示現場出現的標本。
  5. 對博物館而言,典藏數位化計畫只是一個開端,我們可以由這個計畫的執行將已有的標本蒐藏中的一大部份在短短數年內數位化上網,讓全國民眾對博物館館藏有多一分瞭解,並對本土生物資料多一個查詢、取得的管道。更重要的是,博物館在執行此計畫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軟、硬體資助及執行數位化的經驗將從此生根,計畫結束時,在本館原有編制的標本管理人力努力下,仍能持續去進行新增標本的數位化工作,不斷在網路上提供新增的資訊,不會因計畫結束而中止。已數位化的標本資料,可在館內各學域及資訊組專業人員的合作下,依不同的主題,規劃聯結不同的資料庫,即可同時推出不同的網路特展。
  6. 近年來各式媒體逐漸有較多的動物題材的書籍或影象資料出版,這雖然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因其中缺乏專業人員訂正,常造成使用民眾的困擾及被誤導。尤其許多中、小學教師在推動本土科教上,仍苦無鄉土的教材。本計畫若能實現,相信對中、小學教師能提供更多鄉土教材的來源,誘發他們製作科展的動機及興趣,並導正坊間外來資料充斥,但譯名不一且內容誤譯等情形。
  7. 典藏數位化計畫對一座博物館而言只是一個開端,我們可以由這個計畫的執行將已有的蒐藏標本,在短短數年內數位化,接下來更希望資料能透過網路,讓民眾對博物館館藏有多一分瞭解,並對本土生物資料多一個查詢、取得的管道。更重要的是,博物館在執行此計畫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軟、硬體資助及執行數位化的經驗將從此生根,希望能延續性將目前所有館藏數位化之後,在本館原有編制的標本及資訊管理人力努力下,仍能持續去進行未來新增標本的數位化工作,不斷在網路上提供新增的資訊,不會因計畫結束而中止。

本年度標本影像數位化原計將完成18科233種1461件標本之數位化,但於執行計畫時,發現因標本年代久遠,分類系統大多有所更動而有不同,故與實際成果有些許差異,總計完成30科181種1461件標本之數位典藏工作。

[貝類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數位化計畫參與人員]
類別 姓名 服務機構/系所 職稱 在本研究計畫內擔任之具體工作性質、項目及範圍
計畫主持人 方建能 國立臺灣博物館地學組 助理研究員 主持計劃、行政支援、人力調配、整體協調
共同主持人 邱郁文 國立高雄醫學大學 助理教授 標本鑑定、後設資料撰寫
助理 蘇建華、吳舜真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組 專案助理 執行影像與文字數位化、標本整理、資料庫管理
回到頁首
bottom
無障礙網路空間第二優先等級 國立臺灣博物館版權所有 National Taiwan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螢幕最佳解析度為1024 * 768(建議)或以上
建議瀏覽器為 IE 5.5 SP2 以上
回首頁
回臺博館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