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博物館為台灣地區最早成立的自然史博物館,創館已近百年,兼具有研究、典藏、展覽、教育等各項功能。其中動物學組所典藏之哺乳類標本有近 400件。其中多數採於日據時代及光復初期,在學術上為極重要的研究資料。
近年來本館積極整理館藏標本及資料,擬進一步將館藏標本資料數位化及建製影像資料,以有效率的管理標本,更增加館內外人士查詢及利用標本之方便性,本計畫擬於三年內完成館藏資料庫之數位化並納入網站,以利標本的永久典藏、研究教學及通俗教育之用。
國立臺灣博物館於此計畫中,將就《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哺乳類標本》進行必要的維護性修護,並將資料之內容進行數位化,進而為每一件標本,建立「詮釋資料」( Metadata),以建置一個可以便捷檢索《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哺乳類標本》之資料庫。此外,亦希於數位化工作完成後,利用數位檔,便利偏遠無法透過網路使用到該哺乳類標本資料的學者利用,也可以確保此資料內容的廣泛且久遠之流傳。
實施步驟如下:
A. 整理統計待數位化資料及現況
本計畫的目標是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 哺乳類標本資料 進行文字數位化與影像數位化工作,並進而將數位化成果建置為可供檢索之互動式資料庫。計畫之第一步,是整理清點現有館藏,記錄其保存情況與尺寸,並印製詳細清單,以便作為文字數位化與影像數位化工作之依憑。
B. 針對資料之特性,訂定工作項目及流程
針對《 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哺乳類標本 》之資料特性,訂定工作項目及流程,例如:影像數位化、設計 Metadata之欄位、建置Metadata檔、資料輸入等工作項目,均須擬定流程,以利數位化工作之順暢推展。
C. 典藏資料之Metadata建檔
本計畫中將進行數位化的資料極具特殊性;要明確地為每一件資料建立「身分證」般之記錄,比起圖書館處理日常購置的一般書籍之書目記錄,更需要特殊的專業知識。為了達成為特殊典藏的每一標本建立清楚的識別記錄之目標,本計畫係以建置 Metadata為方針。所謂Metadata,即標本的「詮釋資料」;透過詳細的欄位設計,能夠對資料或標本,給與具體而微的描述。而針對不同類型的資料,宜採用適當的Metadata格式建檔。因為Metadata之建置,有助於未來將Metadata整合於資料庫中,而得以建置可供讀者檢索查詢並瀏覽全文及影像的資料庫。
D. 資料內容之輸入建檔
《 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哺乳類標本 》資料內容之輸入建檔作業因為需委託數人同時進行,故需擬定建檔規範,以期各資料檔的格式確保一致性。
E. 影像拍攝
將各標本進行拍照,基於保存與影像使用便利之考量,本計畫所有之標本將以正片拍攝。
F. 掃描、轉檔、媒體儲存
拍照後的正片續進行掃描,依「國家文化資料庫」建議的規格將影像轉為數位形式的檔案,並以「國家文化資料庫」規定之檔案名稱將影像數位檔案燒入光碟,以利保存與使用。
G. 彩色輸出、裝訂、編排
由於博物館是國家保存公眾財產之機構,一方面有責任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提供最完善的保存環境,另一方面亦有義務為民眾提供藏品相關的資訊。《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哺乳類標本》是國家重要財產,但為兼顧保存、研究及民眾的需求,本計畫除了將原標本進行拍照、影像數位化外,亦將對拍照後之影像以專業機器進行彩色輸出,並裝訂成冊,以提供民眾之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