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無限-迴旋穿透藏品圖,第1張
無限-迴旋穿透

董振平

攝影

2022~2022

長:59.2 x 寬:89.5 (cm)

登錄號:2022-01-0047

1976年於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前往就讀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美術研究所M.F.A.碩士,曾參與十青版畫會以及五行雕塑小集,十青版畫會成員大多為師大美術系教授廖修平的學生,除董振平外,另如鐘有輝、林雪卿、林德昌等。五行雕塑小集為七零年代重要的雕塑團體,該團體將雕塑由人體的描繪轉向更多元的題材及媒材,屏棄了過往雕塑對於實體形象的塑造,鼓勵成員以現地及生活中取材,捨棄了傳統雕塑的台座,試圖翻轉作品與環境的關係,五行雕塑小集其他知名成員包括朱銘、楊英風、陳庭詩等。
早期求學的經驗,使董振平致力於版畫推廣,甚至邀請於美國就讀研究所時所結識的叢志遠教授來台舉辦工作坊,對於版畫藝術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也因此可發現藝術家早期作品多為版畫創作,然而近年董振平的創作媒材由版畫擴展到公共藝術、雕塑以及多媒材創作。因受五行雕塑小集影響,在其雕塑作品中可發現其形式有別於傳統手法,其作品所想探討不再僅限於實體的線條、形象,而是希望能透過作品討論社會議題,如:宗教、戰爭、疾病等等。(非池中藝術網:https://artemperor.tw/knowledge/2153),其作品目前為多所國內外重要美術館典藏,如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西班牙哥雅美術館、日本歧阜縣美濃加茂市政府前平公園、韓國光州美術館和國立臺灣美術館等。
在董振平在其著作〈董振平公共藝術-打鐵趁熱〉中提到:「迴旋穿透」的系統概念,成就了四感:喜、怒、哀、樂,與四運:生、老、病、死,造成其大其廣。在這系列中除了善用平面板材的簡潔特性,也隱含了穿透平面及迴旋立體之間的因果關係。本件作品即為迴旋穿透之系列作品之一,乍看之下似將數學中平面的無限符號轉為立體藝術裝置,該類型作品在觀賞時會因為看的角度而產生不同的視覺體驗。原來有交集的平面符號轉為立體後交集的部分變為了視覺上的重疊,而這樣的重疊若是由另一面觀賞就變成了毫無交集的圓形。本件作品中一半為黑一半為白,也容易讓人聯想至太極,太極中的無限為一套動作,以手畫成「8」無限循環,圓形往往被視為能量循環的形狀,每一點都可視為起點也同時為終點,不論從何種領域解讀,都能從此件作品中感受到生生不息,永恆存在的概念。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