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維義
水彩畫
1958
長:54 x 寬:39 (cm)
登錄號:2020-02-0095
戚維義(1937-2019),生於寧波,八歲時隨家人遷居上海。1949年,遷居臺灣,在修讀基本學科知識之餘,也拜師學習古文、繪畫和書法。1956年,考進國立師範大學第一屆藝術專修科。1961年,回師大藝術系補修學士學分,兩年後獲美國艾侖哈特藝術學院獎學金,赴美攻讀碩士。三十歲時,就讀於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藝術考古學系博士班。七〇年代末期,回臺定居,持續創作、辦展,也曾擔任「樂山文教基金會」董事、臺灣省立美術館(今國立臺灣美術館)第一屆典藏委員等,並於2004年獲第十一屆總統頒授「全球中華文化薪傳獎——中華畫藝獎」。
戚維義從小就隨父親學習書法,奠定扎實的書藝技法。師大時期,師從廖繼春、李澤藩、馬白水等大師,接受更精實的東、西方繪畫訓練課程,其中以林玉山所秉持的「寫生」理念對他影響最大。不論是煙雨濛濛的水墨風景、自身喜愛的荷花與水鴨,或是清新野逸的瓷器彩繪,戚維義皆無所不能。他不屈就於寫實技巧,以傳統筆墨表達對物象的觀察,表達與物象之間的情感。此外常以看似稚拙的水墨筆觸,透過點、線、面及曲線等幾何元素的巧妙混搭,形成氣勢滂薄兼具樸實恬靜的視覺印象。
此件<風景>作於1958年,正逢戚維義於苗栗中學擔任美術老師及英文老師,並兼教商職設計廣告課。在色彩與形式上,可看出畫家當時既受到師大學院的風格影響,又能放手揮灑自己的獨到見解。畫家不求物象的形似,採取中國筆墨的處理手法,加上重疊、平塗等水彩技法,再搭配鮮紅、亮橙、葉子綠、鈷紫等顏色,同時隨興的交互使用筆點、線條與色塊,烘托出形似野獸派的大膽塗色風格,又充滿層層疊疊的東方寫意美感。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