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
水彩畫
1959
長:54 x 寬:39 (cm)
登錄號:2020-02-0155
廖修平(1936-),臺北人。1955年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同時跟隨李石樵(1908-1995)、廖繼春(1902-1976)等臺灣前輩藝術家學習,後畢業於1959年。1964年,決意出國學習油畫,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與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並在巴黎著名的「十七工作室」學習金屬版畫技巧。之後,廖修平移居美國,進入紐約普拉特版畫中心擔任助教。1973年後,展開豐富的藝術教學與創作職涯,足跡遍布法國、日本、臺灣等國家,作育無數英才,享有「臺灣版畫之父」的美譽。
長年身處異鄉的廖修平深受抽象表現主義影響,同時深感自身文化的重要性,遂從幼時熟悉的臺灣民間場景汲取靈感,利用凹凸平孔多種版畫技法,結合臺灣民俗符號,發展出獨具個人風格之作,試圖重新定義東方版畫的美學觀點。除了推廣版畫,廖修平也精通油畫、水彩等等藝術媒材,近年更拓展到立體雕塑,探討雕塑及其背景環境的關係,將他平面作品中廣為人知的符號,轉變為可與觀者情感相互滲透的效果。
此件作品繪於1959年,正逢廖修平畢業於臺師大美術系。與凝練高雅的中晚期抽象之作相比,《夕陽》顯得青澀奔放,實驗性十足。藝術家運用紅、橘、綠、藍等絢麗色彩,穿插褐色、深綠、黑色等暗沈色調,透過熟稔的重疊、渲染等技巧,勾勒出浸泡於暮光之中的擁擠建築群。藝術家以線條構圖,同時忽略掉繁複細節,將畫作主題暗藏在五光十色的畫面裡,而這也是我們找不到夕陽的原因。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