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竹鎮歡喜圖
登錄號:07800227的圖片(078002270000.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07800227的圖片(078002270000.JPG)(),第1張,共1張
朱為白
藝術類\版畫
1977
凸版版畫/木版/雕版
國立臺灣美術館
07800227
〈竹鎮歡喜圖〉是一大尺幅的木刻版畫作品,以陰刻技法為主輔以部分的陽刻技法,描繪竹鎮生活樣貌,嗩吶鑼鼓、牛車、聘禮、喜餅、嫁妝、半掀簾幕露出臉來的新娘和神清氣爽的新郎,形成長列的隊伍,茶樓上和路旁看熱鬧人們,及各自做著事的人,每個人臉上都漾著微笑,畫面上下是緊鄰的竹屋,而竹林圍繞其外。如同清明上河圖的長形構圖,以竹鎮的主要街道為主線,依序刻描歡喜迎親的陣仗和四週看熱鬧的人情百態。朱為白以沉穩凝煉的刀法表現勁猷有力的線條,靈活的刀趣,結構嚴實卻不失諧和,造型樸實富韻味。如中國手卷的觀看形式,畫面不僅是敘事性的也蘊涵時間的流動,無法一目覽盡,須細細的觀看玩味,畫面處處是刻畫者的巧心,微小處亦有驚喜。畫面右上方有藏於竹林下的「歡喜圖」字樣,如同畫面的題記,而最左邊則刻有「為白」留名,有傳統中國畫的形式。朱為白一生鑽研抽象創作,1969年才開始創作黑白木刻,此作為《竹鎮》系列之一,是作者1970年代繼《中國人》系列之後,又一表現中國人傳統樂天知命與靜觀思想的代表作。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朱為白(1929-2018)原名武順,生於中國南京,家中三代從事裁縫。1947年棄商從軍,1949年隨軍來臺後駐軍於現今總統府後方的通信單位,開始接觸省展等藝文活動,逐漸培養對藝術創作的興趣。1953年進入廖繼春(1902-1976)的「雲和畫室」學習素描、水彩及油畫,但持續不及一年便調派金門。1954年調回臺北後在景美國民學校駐紮時結識蕭勤(1935-)等人,並於李仲生( 1912-1984)門下習畫,開啟對現代藝術探索之旅。1958年正式成為「東方畫會」一員,並由第二屆起,持續參與展出,開始他的創作生涯,他為自己起藝名「為白」,希望可以「為空白有限的生命添加一點可追尋的痕跡」,而他也不負自我期待,終其一生沉浸於藝術探索之中。朱為白早期習畫時深受克利(Pual Klee, 1879-1940)、米羅(Joan Miro, 1893-1983)與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等既充滿童趣又帶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風格的藝術家影響。東方畫會時期是他風格建立的摸索時期,從平面到立體,以各式媒材嘗試抽象創作,逐漸發展出不同於封塔那(Lucio Fontana, 1899-1968)的東方空間主義(Spatialism)作品。1970至1980年代,以木刻版畫傳遞心中理想國,其後回到抽象創作,以刀剪在布匹上經營空間構圖表達禪意。朱為白年幼時歷經南京大屠殺,並在軍旅生涯中深感人世滄桑,因而將藝術創作視為心靈寄託,直至生命盡頭仍創作不輟,並以「刀剪精神」聞名於世。
出處:劉欣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蔣中正總統與夫人結婚照)的圖片
藏品(蓮池)的圖片
藏品(雲龍罍)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