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外國青年頭像
登錄號:08200244的圖片(082002440000.JPG)(),第1張,共1張
登錄號:08200244的圖片(082002440000.JPG)(),第1張,共1張
席德進
藝術類\油畫
1966
油彩、畫布
國立臺灣美術館
08200244
1960年代,席德進的色彩較為強烈,他善於將個人主觀的觀察加以描繪,表現出其濃烈的情感,以青少年為題材的人物畫在他的人物畫創作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1960年代後他捨棄抽象畫,創作的視角回歸於生活的視野,對現代藝術有新的體認,將現代藝術的特色與精神融入到創作之中。
1966年席氏遠赴歐洲旅行,將普普(Pop art)和歐普藝術(Op art)的影響加入人物的背景之中,可見歐美藝術思潮對他的影響。詩人羅青(1948-)稱他畫作的線條是「冷硬似鐵、既準既狠」。席氏黑色輪廓線的勾勒,隱現其受到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粗黑線條風格的影響,呈現其對「人物的特性」的捕捉以及豐富的情感層次。1960年代的人物畫中,可以分成兩個階段:1963年,席氏在背景上,以抽象畫、不具形象的色彩層次描繪,到了1966年開始,開始以大面積,帶歐普圖像的色塊作為人物畫的背景。
席氏從1957年開始摸索硬邊藝術(Hard-edge painting)與歐普藝術,嘗試加入新的元素,將傳統與現代藝術融合,企圖營造一種新的表現手法與視覺感受。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席德進,於 1923 年出⽣於中國四川。在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就讀時,受留法畫 家龐薰琹(1906-1985)啟發,接觸到⾺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畢卡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等畫家,開始嘗試抽象藝術風格。1943 年進入重慶國⽴ 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林風眠(1900-1991)並與趙無極(1921-2013)、李仲⽣ (1912-1984)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志真切。歷經戰亂,1948 年輾轉來 台,任教於嘉義中學,四年後辭去教職移居台北決⼼專職創作。 席氏早期風格主要受到野獸派(Fauvism)與林風眠影響,⾊調強烈、線條粗 ⿊剛勁有⼒。1962 至 1966 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訪歐美各地,受到普普藝術 (Pop art)、歐普藝術(Op art)、硬邊繪畫(Hard-edge painting)等現代藝術發 展的影響。回台後的創作反思中國繪畫精神,決⼼回歸民間藝術與台灣建築,結合傳 統與鄉⼟,運⽤墨彩暈染特⾊,融會貫通了東、西繪畫特點的兼容性,開創了獨具 個⼈風格語彙的時代創作。 綜觀席德進漫長的藝術旅程,作品媒材豐富多元,勇於嘗試各類創作形式,包 含⽔彩、⽔墨、油畫、素描、版畫等,晚期傾注於台灣建築、民間古物研究的精 神,帶動古蹟保存的意識。除了繪畫以外,也曾出書、於雜誌發表⽂章,其中包含 散⽂、遊記、書信、創作思考。⼀⽣持續追索、定位何謂現代的、中國的畫家,何 謂現代中國畫,即便晚年臥病在床,仍⼼繫於國畫的創新,希冀為⽔墨開創新局。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故宮(鐘鼓樓大街))的圖片
藏品(朱欒)的圖片
藏品(鳳梨淺雕漆盤)的圖片
藏品(花蘇斷崖)的圖片
藏品(風景)的圖片
藏品(鹿港龍山寺)的圖片
藏品(翠山白雲)的圖片
藏品(抽象畫)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