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德進
藝術類\素描
墨、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8200264
席德進的素描作品多以「速寫」呈現,多用於記憶、紀錄等用途,他下筆快速,幾乎沒有塗改痕跡。此幅畫使用簽字筆完成,畫面線條細黑,短且直。《人體裸女之二》畫中的女孩視線正視前方,彷彿與觀者有所交流。關節處略帶方折的線條,能看出席德進於1963到1966年間遊歷歐洲之後,在法國畫人像訓練裡,快速掌握人物肢體、面容輪廓及特徵等的技巧。當時其又接觸到「硬邊藝術」(Hard-edge painting),其畫作風格亦受影響。除外,席氏在接收外來技法的同時,也在部分線條刻畫融入了水墨書畫筆法,有起有落且略帶彎曲、圓滑的特殊技法,增添了些許傳統筆墨的美感。席德進不只捕捉「當下」的瞬間,同時賦予畫作生氣,並透過神韻與肢體線條的捕捉,傳達畫中人物的神韻與氣質。
出處:鄭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席德進,於 1923 年出⽣於中國四川。在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就讀時,受留法畫 家龐薰琹(1906-1985)啟發,接觸到⾺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畢卡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等畫家,開始嘗試抽象藝術風格。1943 年進入重慶國⽴ 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林風眠(1900-1991)並與趙無極(1921-2013)、李仲⽣ (1912-1984)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志真切。歷經戰亂,1948 年輾轉來 台,任教於嘉義中學,四年後辭去教職移居台北決⼼專職創作。 席氏早期風格主要受到野獸派(Fauvism)與林風眠影響,⾊調強烈、線條粗 ⿊剛勁有⼒。1962 至 1966 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訪歐美各地,受到普普藝術 (Pop art)、歐普藝術(Op art)、硬邊繪畫(Hard-edge painting)等現代藝術發 展的影響。回台後的創作反思中國繪畫精神,決⼼回歸民間藝術與台灣建築,結合傳 統與鄉⼟,運⽤墨彩暈染特⾊,融會貫通了東、西繪畫特點的兼容性,開創了獨具 個⼈風格語彙的時代創作。 綜觀席德進漫長的藝術旅程,作品媒材豐富多元,勇於嘗試各類創作形式,包 含⽔彩、⽔墨、油畫、素描、版畫等,晚期傾注於台灣建築、民間古物研究的精 神,帶動古蹟保存的意識。除了繪畫以外,也曾出書、於雜誌發表⽂章,其中包含 散⽂、遊記、書信、創作思考。⼀⽣持續追索、定位何謂現代的、中國的畫家,何 謂現代中國畫,即便晚年臥病在床,仍⼼繫於國畫的創新,希冀為⽔墨開創新局。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