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02.0024
尺寸:33.6 x 33.7 x 12cm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日本人設計、臺灣中部製作生產
製造地:臺灣中部地區
關鍵詞:漆器、生活用品、傳統工藝、蓬萊塗
文物描述:1.本組物件為木雕彩繪花果紋茶具盒,此為典型之臺灣日治時期漆器,為日本人設計並於臺灣中部地區(臺中、豐原、神岡一帶)所製作生產,所謂「蓬萊塗」漆器。盒身與盒蓋全為黑色,盒蓋上有花果圖樣,水果應為鳳梨。
2.明清之際,大批中國移民渡海來臺,帶來原有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包含在中國沿海十分發達的漆器產業,因此雖然臺灣不生產漆,但漆器技術也因此生根發展。割讓予日本後,日本生活中一直都有使用漆器的習慣,但國內生產始終供不應求,因此日本便也在臺灣試種漆樹。1921年由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引進越南的安南漆樹,效果良好,便於1926年開始推動「官有地整理事業」,獎勵補助種植,1940年成立臺灣殖漆株式會社。但相關的栽種與產業扶植一直不順利,分別受到颱風、戰事影響,該會社便在日本戰敗後整飭回國。其相關事業雖由臺灣工礦公司玻璃分公司接收,但留下的技術仍延續至今日許多的漆器製作上。漆器大多隨市場需求製作各種生活器具,如盒、盤、碗、瓶等,日治時期的漆器大多以日本出口為導向,因此多為紀念品性質,也多具有臺灣特色的圖像,如人物(原住民)、動物(山豬、鹿)、水果植物(香蕉、鳳梨)等。
3.「蓬萊塗」是日治時期於臺灣開辦漆藝研習訓練單位「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主事者山中公先生所創作的漆器風格稱呼,其特點有三:一、取景自真實的生活場片,二、展現樸俗的台灣民情,三、原住民圖騰的運用。
參考資料:1.王佩雯,2005。台灣日治時期漆器的保存與修護。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2.蓬萊塗漆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中心,https://www.ntcri.gov.tw/dnatypelist_196_4.html(瀏覽日期:2018/06/22)。
3.蓬萊塗,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2018/06/22。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6
編目日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