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04.0052
尺寸:54 x 42 x 0.4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新竹鄭氏家族
製造地:新竹
關鍵詞:鹿鶴紋、盤長紋、蝙蝠紋
文物描述:1. 此件肚兜為下端略寬形,正反兩面均為米色,使用綠色線結邊,正反兩面均有污損。正面紋樣方面,主要使用辮繡,圍頸及四邊做雲紋邊框,並繡有蝙蝠、盆花、盤長,圍腹部分有雙口袋,繡有雲紋、兩隻瑞鶴、兩隻鹿,在圍腹上方兩側各繡有盆花。蝙蝠的蝠與福諧音,象徵福氣,瑞鶴與盤長有長壽之意,鹿則與祿諧音,此件肚兜表現福祿壽的吉祥意涵。本件肚兜乃新竹鄭氏家族文物,採用淺綠繡線,以及底部略窄、圓弧略平表現新竹地區的風格。
2. 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也承襲此一名稱,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緄邊,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另外,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參考資料:1. 戈思明主編,2006。臺灣傳統刺繡之美。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2. 黃光男主編,2004。美麗與吉祥——中國傳統刺繡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3. 黃永川主編,1995。國立歷史博物館珍藏臺灣早期民間服飾。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4. 蘇旭珺,2001。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頁69-71。臺北市:傳藝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