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伯驥(1931)
類別:相片
材質:紙質
年代:1967
歷史分期:1950-1969
尺寸:長:41.2 x 寬:52.5 (cm)
尺寸描述:尺寸為相紙尺寸,單位公分,20*24吋裱板
攝影媒材技術:明膠銀鹽
登錄號:NCP2016-006-0023
關鍵字:黃伯驥、台北、圓環、天際線、頂樓
藏品描述:黃伯驥,1931 年出生於屏東縣東港鎮,家族為當地望族,曾祖父為日治時期的東港區長黃文韜,祖父為漢詩人黃景寬。黃伯驥幼時跟隨祖父學習漢文與書法,後來因為父親經商之故,移住南京和上海,在中國讀完小學。戰後,再跟隨父親返臺定居高雄,在高雄中學讀完初中和高中,大學考入臺灣大學醫學系,完成七年醫科學業,1957 年畢業成家,服役結束之後進入臺大醫院工作。1962 年,他於臺北松山開設黃小兒科診所,一生的職業為小兒科醫生。黃伯驥於 1963 年意外購得一台高級相機,受到朋友張光泰的推薦加入臺灣省攝影學會,從此展開攝影的旅程。從 1965 至 1969 年短短五年之間,拿下各種學會、影展大大小小獎項,更進一步取得攝影學會的碩學與博學會士榮銜,從新手變成前輩,開始擔任攝影學會的學術委員,身兼評審、傳承與提升攝影水準的工作。
黃伯驥擅長掌握黑白攝影技巧,照片通常不多加修飾,他注重照片的題材、內容與構圖,更長於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往往能夠抓住平常人物不平常的動人時刻。公園裡的小市民閒暇娛樂、國慶日與民俗祭典中的誇張表演、唱戲與賣膏藥者的容貌神情、街頭四處奔跑的孩童與歡笑、揮汗勞動者的苦與樂、祖孫共處的親情時刻以至於變遷中的城市面貌,都是他的觀察對象。他以素直的雙眼和寫實快拍的方式,記錄著 1960-1970 年代臺灣社會的光景,也累積了大量作品。
黃伯驥信奉由鄧南光所引領的寫實攝影風格,不願意過分暴露醜惡、貧窮,卻也不迴避現實的不完美,以一種素樸的人道主義關懷,企圖在臺灣社會胼手胝足、走過戰後初期艱辛時光的那段歲月裡,留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之良善光芒。
出處:傅遠政,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詮釋資料,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