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鑛山館藏品圖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鑛山館

作者:臺灣博覽會(無-)

類別:明信片

材質:紙質

年代:1935~1935

尺寸:長:14.1 x 寬:9.1 x 高:0.1 (cm)

攝影媒材技術:製版印刷

登錄號:NCP2015-001-0123-007

關鍵字:繪葉書、明信片、日治時期、臺灣博覽會、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建築

藏品描述:1935年(昭和10年)為紀念日本殖民四十年,因而舉辦「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由官方的「台灣博覽會」、官民合組的「台灣博覽會協贊會」及台人所發起的「大稻埕助成會」,三組織分工合作。此物件為當時為了宣傳、紀念而發行的明信片,為臺灣博覽會第一會場的礦山館,以礦業開採過程、煉製作業為重點,會場另展示台陽礦業株式會社瑞芳金山金礦製鍊演習場陳列體積1立方尺、價值160萬圓的大金塊。當時第一會場佔地13,000坪,設有滿州館、交通特設館、交通土木館、林業館、產業館、第一府縣館、第二府縣館、朝鮮館、福岡館。

臺灣博覽會「礦山館」位於第一會場的西側位置,其地點等同今日臺北中華路一段與95巷交叉口一帶。礦山館佔地170坪,建築本體雖然只有7.5公尺高度,但是入口處旁設置兩座高27公尺與18公尺的日本石油會社與臺灣鑛業株式會社油井鐵塔作為地標,同時還模擬原油從地底冒出經由鐵管輸送的景象。而入口處為礦坑拱門造型,在上方左端有一座進行採礦中的礦工雕塑。進入展場後是一座大型的臺灣地圖模型,除了標示臺灣各地的礦區之外,在周圍還陳列各項礦產的原石,上方還有一個類似今日夜店舞廳常見的巨大鏡面反射燈球。
展館內部分為「地質斷面」、「礦山地層與採掘」、「坑內採炭狀況」、「日本礦業株式會社佐賀關金銀銅製鍊所全景」、「本山坑道」、「礦石採掘作業」、「製鍊場」、「製鍊作業」、「完全砂金採收機」、「錦水揮發油採收所全景」、「松山電氣鑄工所」、「出光商會展品」、「礦業地圖」,等13個展區構成,全數以縮小模型、壁畫、圖表呈現。其中,會場入口右方以模型展示新竹州錦水油田(今苗栗造橋)以及汽油工場模型,同時對於開採以及生產過程、各廠房加以詳細介紹。煤礦區則以電動模型配合音響效果,將上下移動的礦車、運輸作業以生動的方式加以介紹。

王佐榮-「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