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灣博覽會(無-)
類別:明信片
材質:紙質
年代:1935~1935
尺寸:長:9.1 x 寬:14.1 x 高:0.1 (cm)
攝影媒材技術:製版印刷
登錄號:NCP2015-001-0123-008
關鍵字:繪葉書、明信片、日治時期、臺灣博覽會、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建築、第二文化施設館、蕃屋、原住民、總督府警務局、警務課、理蕃課、保安課、衛生課、總督府法院、傳染病、消防、瘧疾血清、細菌製劑、海港檢疫、衛生行政、精神衛生、獄政、災害救護、赤十字、樂生院、臺灣星製藥、武田、參天堂、鹽野義、陳茂通、陳作霖
藏品描述:1935年(昭和10年)為紀念日本殖民四十年,因而舉辦「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由官方的「台灣博覽會」、官民合組的「台灣博覽會協贊會」及台人所發起的「大稻埕助成會」,三組織分工合作。此物件為當時為了宣傳、紀念而發行的明信片。第二文化設施館展示日本人對臺灣統治的警務、司法以及對原住民統治的理蕃政策。物件上蓋有「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台北版紅色戳章。
臺灣博覽會「第二文化施設館」位於臺北新公園內佔地200坪,建築外觀同樣是採取裝飾藝術風格。除了主館場之外旁邊空地還有附屬的「蕃屋」,在「蕃屋」區域有定時表演呈現原住民習慣、紡織等日常生活。雖然臺灣河洛人、客家人都知道臺灣有驍勇善戰的原住民族,但是實際接觸過的畢竟是少數,對其40年來的發展與進步的認識更是闕如,因此第二文化施設館吸引許多民眾前往。
「第二文化施設館」的展出內容,主要是由總督府警務局轄下的警務課、理蕃課、保安課、衛生課,以及總督府法院負責。
如果說「第一文化施設館」聚焦在「教育」,那麼本展館重點就是在「教化」,而教化的公權力執行即為警察與司法。日治時期的臺灣警察工作執掌極為繁雜,從衛生習慣、守時等基本生活開始,到傳染病防治、警務消防都包括在內。在本展館展出中具代表性者為:清潔設施、傳染病預防、瘧疾預防、瘧疾血清及細菌製劑、海港檢疫、衛生行政、精神衛生、司法審判今昔、獄政、災害救護、「赤十字」看護養成、理蕃今昔以及樂生院。此外專事生產防治傳染病藥物的「臺灣星製藥」、「武田」、「參天堂」、「鹽野義」等製藥廠與陳茂通(1855-1936)、陳作霖(1884-?)代理的漢藥也羅列於展出內容之中。
王佐榮-「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