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酒瓶系列:礦工(大)

J.P. Van Winkle & Son丸利陶器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類

瓷土、釉上彩

1983

長:18.8 x 寬:15 x 高:21.5 (cm)

18.8×15×21.5

  美國是世界上的礦藏之首,擁有最多高品質的煤炭。自工業革命開始,煤炭就是一項重要的能源,採礦業成為許多移民首選的工作。礦工的辛苦貢獻,以及早期經常發生於採礦區的災難,成為人們緬懷其精神並與予紀念的原因。
  這件藏品形塑一名礦工正在採煤礦的樣子。他雙手持著氣動鑽探挖煤礦岩,頭頂鋼盔上方的探照燈與他的臉朝向探挖處,腳下放著一把煤鏟,後方停放一台載滿煤礦的煤車。在形體的塑造上,大致可分為礦工、煤礦岩與煤車,以及其他附件如氣動鑽、煤鏟;這些個體皆分別注漿開模後再組合一起,並粘合上附件。彩繪方面,氣動鑽的紅色機體含釉光,顯現閃亮的機械感;相較於礦工的臉上、上衣與褲子都擦上了黑彩,表現礦工辛苦工作沾上煤油汙漬的模樣。此件造型雕塑同時也是一個酒瓶,以煤礦岩的內部空間為容器,頂端分截處為瓶口 (開模注漿口),其上方岩塊作為瓶蓋。煤礦岩的底座上標示著造型主題COAL MINER,但底座底無任何落款標示。
  這件酒瓶出自丸利陶器股份有限公司 (Maruri Taiwan, Ltd., 1971-1994)工廠,是由臺日股東合資,於1970年代帶動起臺灣苗栗裝飾陶瓷產業盛況的龍頭廠商之一。丸利公司經營貿易製造外銷,主要生產裝飾陶瓷,包括瓷偶、動物造型裝飾、人形造型酒瓶等,由臺灣代工後外銷至歐美,作為聖誕節飾品、禮物或收藏藝品。裝飾陶瓷產業於1970-80年代曾為臺灣帶來巨額的外匯收入。
  創作裝飾陶瓷的原型雕塑師必須考量物件的開模分片;原型雕塑關乎產品主題的造型,可說是整個產業的靈魂。曾經於丸利公司擔任原型雕塑師的陳東榮先生回憶在日本受訓的經驗時說到:「原型師除了研發外,還要研究原型和開模之間的關係,如何分片、如何減少成本?」有些作品需要30幾組模具分別製作,必須在適當的乾濕度粘合、修整,曾經擔任丸利廠長的陳化坪先生在日誌中提到,「光是組合粘接就是一門精緻的工藝藝術」(《苗栗裝飾陶瓷產業》p.56、p.60)。(詮釋委員:杜文田)

丸利陶瓷公司

石膏模注漿成形、釉上彩繪

登錄號:2001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