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圖檔授權標示:


奔騰藏品圖,第1張
奔騰

孫超(2024)

陶瓷類

結晶釉、瓷版

2005

長:240 x 寬:97 x 高:6 (cm)

畫心:211×64×2.5 整體尺寸: 240×97×6 掛勾2片

大型瓷版成形、寫意的手法施釉

107年孫超先生結晶釉瓷版畫「奔騰」作品捐贈

登錄號:201802001

  孫超老師以結晶釉為創作語彙、瓷版為畫布,掌握結晶釉彩獨特的成形方式與多樣能達致色彩流動且具方向感的施釉方式,在窯火的考驗催生中創造大尺幅的抽象畫作。此件瓷版畫上有藍白色系釉彩、藍色結晶花交疊,層次細膩如浪花上岸的水波泡沫,而黃與暖橘色釉彩在右上角與之形成互補,像是遠方初上海面的朝陽;畫面左端另增添一片瓷版,延伸水波線條。整體具色彩張力、清透的晶花質感與動態,營造如海浪波濤奔流向暖陽的壯觀氣勢。
  師從孫超的陶藝家林妙芳,曾以瓷版畫的「藝術創造工程」說明孫超在工藝製作上的精神態度(註1),意即跨越「理性科學的製作門檻」,擁抱「感性人文的揮灑空間」,兩者完美結合。製作門檻上,先建立釉式配方,以及瓷版成形與可精準控制爐火燒成的電窯設備工程,於此基礎上,揮灑中國水墨畫中的寫意手法,順勢而發,噴、刷、淋、灑、蘸兼用的施釉,運用結晶釉與非晶釉結合在高火溶融過程中的變化,在巨幅瓷板空間上表現出結晶釉晶體多層次綻放與流動生成的自然韻味。孫超的好友,文人藝術家楚戈形容他的瓷版畫「富有中國仙家飄渺的生氣動機」(註2)」,貼切地點出孫超饒富詩意與想像空間的藝術表現。
  2018年獲頒國家工藝成就獎,孫超(1929)於中壯年始從雕塑專業轉入故宮作陶瓷釉藥研究,1982年於新北市三芝成立田心窯,將釉藥原本裝飾性角色,提升成為繪畫性藝術表現的媒材。1980年代初期研發出以鋅結晶釉為主的傳統器形作品,是臺灣首位創作出高溫結晶釉的藝術家,驚嘆陶藝界人士,1987年獲國家文藝獎;1990年代以後,孫超受到華裔法國畫家朱德群(1920-2014)及法國抽象畫派成員捷克藝術家František Kupka(1871-1957)畫風啟發,轉而挑戰大尺寸瓷版畫,賦予中國水墨寫意意境,放手揮灑。作品並陸續受到國際注目—獲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1988)、美國紐約伊佛森美術館(1992)、德國國立卡賽爾博物館(1993)、英國大英博物館(1994)典藏。
  孫超老師在《超以象外—2018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獎者孫超紀錄片》中講述道,「你跟那高可摘星的人比高矮,雖然摘不到星星,可是你已經在雲之上了。」顯露出他對完美的追求與堅持。孫超將其自身用釉經驗與研發結晶釉的心得於2001年集結出版《窯火中的創造》一書,2009年由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再版售罄且而絕版。2019年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重新精裝再版,以闡揚孫超由技進藝,藝近乎道的境界精神,是為工藝家一生追求卓越的最佳典範。
註1:引用林妙芳,孫超瓷版畫的藝術創造工程,《陶藝雜誌》,No.78,臺北:五行圖書,頁54-59
註2:引用法藍瓷網站 http://www.franzstudio.com/mgz_tw3.asp?vol=tw56&page=401
(詮釋委員:杜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