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圖檔授權標示:


也是生活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僅限公開瀏覽


也是生活藏品圖,第2張

圖檔授權標示:僅限公開瀏覽


也是生活藏品圖,第3張
也是生活

連寶猜

陶瓷類

高溫苗栗土1245度C,熟料,鐵

1996

長:36 x 寬:36 x 高:68 (cm)

陶瓷雕塑、異媒材運用

連寶猜女士陶藝作品捐贈案

登錄號:202003002

  此件陶土雕塑結合了一座少女頭像與女性軀體張腿跨坐、伸臂的瘋狂姿態;幾乎要裂開的軀體兩腿間有一個裝著幾枚錢幣的小缽。整體造型手法在少女頭像與女體之間有些微反差,一個是粗略簡約的面容輪廓,一個是有著生動線條的四肢與體態;塑像表面皆以土胎與色土混合,熟料顆粒顯露形成近乎斑駁的效果,兩者在具象與擬態之間召喚省思。
  創作者曾經參加救援雛妓的工作,方知有些雛妓對自己的工作甘之如飴,並不願被救,她們覺得工作輕鬆,既可滿足性的需求,收入也不錯。作者為此感到震驚痛心之餘,質疑是少女無知?亦或是社會風氣敗壞使然?人的生命,因著不同的認知與影響,而致截然不同的生活。
  作者表現雛妓以裸露的舞姿坐在少女頭上,雛妓面貌模糊的頭向後仰,身體從頸部劃下一道裂痕,穿過胸口腹部直達陰部,劇烈、簡約有力的手法頗具震撼的視覺效果,象徵女性身體的同時,也讓人聯想女性私處作為生產與性服務的工具,雖僅一線之隔,卻能造就截然不同的生命樣態。以此非寫實、擬象的造型發人省思,藉由事件描述人性,再藉由陶藝手法反映社會寫實。
  創作者連寶猜女士(1953)是臺灣早期陶藝發展中少數的女性知名陶藝家,在以器皿實用為生產主力的社會經濟氛圍中,勇於以陶塑創作表現藝術理念,並陸續結合焊鐵、不鏽鋼、光纖、繪畫等多媒材設計大型公共藝術,從事藝術創作40多年;曾拜師於雕塑大師楊英風、陶藝先進邱煥堂與林葆家兩位教授,於1978年臺北天母成立陶源精舍,從事陶藝教學至今。她以世俗化、為人親近的佛像造型雕塑受到廣大歡迎,並以投射人生百態的畫作、陶塑創作受到藝壇注目,藉由陶土說故事,用作品啟發人們的心靈。曾多次受邀舉辦海內外個展及榮獲國際多項大獎,作品典藏於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詮釋委員:杜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