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天倫樂藏品圖,第1張
天倫樂藏品圖,第2張
天倫樂

王秀杞

陶瓷類

瓷土、釉藥

1996

長:30 x 寬:10 x 高:13 (cm)

30×10×13

  大約三百多年前陶瓷技術從中國傳至歐洲之後,日用瓷器和裝飾陶瓷的製作跟著興起。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民族,有記事的習慣,因此會將生活型態以文字、繪畫及雕塑等方式呈現,德國的「Meissen瓷器」成立之後,即開始有裝飾陶瓷的量化生產,產品除了有喜好者收藏之外多做為擺飾用,至於歐洲裝飾陶瓷的發展內容,在德國斯圖嘉特的裝飾陶瓷博物館有完整的典藏、展示;然而裝飾陶瓷的源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紀錄由來已久,打從七千三百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人面像〉(5,300~4,850 B.C.)、「河姆渡遺址」的〈陶豬〉和〈陶獸〉(5,000~3,000 B.C.)及「仰韶文化」的〈鴞面像〉(4,000~3,500 B.C.)等出土文物的考證,足足早了七千年。
  臺灣苗栗公館地區特有的裝飾陶瓷產業,早期大部分接受歐美、日本的訂單生產,民國七十四年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應地方產業需求,設立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專責陶瓷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發。創作者王秀杞先生住在山明水秀的陽明山山谷地區,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著名雕塑家,也是參與計畫的遴選設計師之一,因此得以發揮雕塑長才,對裝飾陶瓷的新產品設計開發注入一股清新的能量。
  本作品199614006〈天倫樂〉的作者嘗試將其對水牛的認識,以半寫實的抽象手法,將緊緊依偎在一起的牛爸爸、牛媽媽和牛小孩,藉由純白裝飾陶瓷的表達方式展現出來,充分顯露牛家族的親子孺慕之情,故取名為「天倫樂」。三條接近水平、高低不一的牛背線條,將公、母牛和小牛三者之間的大、小比例明確作出交代,同時很自然地巧妙分出遠近層次感,加上優美的比例關係與協調的造形線條,讓整件作品的視覺效果自然而然搏得觀賞者的共鳴與讚嘆。
  純白而沒有任何上彩輔助之裝飾陶瓷作品的表現其實非常不容易,必須要有極深厚的雕塑基礎才有可能產出好作品;有如黑白照片與彩色照片兩者之表現差異,前者是完全靠光、影與層次來作表現,後者是有色彩來輔助表現;黑白照片要拍得好,素描的基礎能力很重要,素描能力之於雕塑形的掌握亦具同樣道理。純白色的裝飾陶瓷作品在歐洲市場以德國德列斯登的麥森瓷廠為最有名,目前在臺灣以高雄市旗津窯的1300藝術中心品牌最具代表性。
  技術上採用注漿成形的作法,多件脫模之後的分件泥坏還需要沾上泥漿仔細接合、修整,等坏體陰乾之後進行素燒,然後上釉、入窯,以1,300℃高溫氧化方式燒成,整體作品的呈現宛如白色玉石雕刻,充分顯現雕塑藝術與陶瓷之美,頗富現代感,非常耐看。(詮釋委員:盧祥華)

本中心

原形雕塑、分件、石膏原型翻製、石膏生產模具製作、注漿、接合、修坏、陰乾、素燒、上釉、窯燒

登錄號:1996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