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園公司
玻璃類
琉璃(玻璃)
2004
長:13 x 寬:10 x 高:15.5 (cm)
13╳10╳15.5
作品設計圖、木節土(目結土)原型雕塑、雕塑原型包覆矽膠膜、矽膠模固形用石膏外模製作、去除黏土、取出矽膠模、矽膠模、就分模線割開矽膠模、將矽膠模放回石膏外模、灌注臘模原型、將蠟模原型以耐火石膏包埋、加溫脫蠟、耐火石膏模加熱保溫、玻璃膏澆注、清除石膏包埋外殼、琉璃半成品高溫火焰表面處理、置入窯爐加熱徐冷退火處理
琉園公司
登錄號:200406019
大約三百多年前陶瓷技術從中國傳至歐洲之後,日用瓷器和裝飾陶瓷的製作跟著興起。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民族,有記事的習慣,因此會將生活型態以文字、繪畫及雕塑等方式呈現,德國的「Meissen瓷器」成立之後,即開始有裝飾陶瓷的量化生產,產品除了有喜好者收藏之外多做為擺飾用,至於歐洲裝飾陶瓷的發展內容,在德國斯圖嘉特的裝飾陶瓷博物館有完整的典藏、展示;然而裝飾陶瓷的源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紀錄由來已久,打從七千三百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人面像〉(5,300~4,850 B.C.)、「河姆渡遺址」的〈陶豬〉和〈陶獸〉(5,000~3,000 B.C.)及「仰韶文化」的〈鴞面像〉(4,000~3,500 B.C.)等出土文物的考證,足足早了七千年。
臺灣苗栗公館地區特有的裝飾陶瓷產業,早期大部分接受歐美、日本的訂單生產,民國七十四年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改制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應地方產業需求,設立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專責陶瓷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發;為擴大與裝飾陶瓷「觀賞用品類」相關產品的開發,特地遴選出琉園公司作為計畫合作的對象之一。創作者王俠軍先生,是參與計畫團隊的設計師,因此得以發揮雕塑設計長才,嘗試將有故事背景的人物題材,以琉璃(玻璃)材料作為裝飾性藝術品的表達方式,顯然為市面上少見者。
西元1968年,來自臺東的紅葉少年棒球隊首度贏得世界少棒賽冠軍,讓臺灣的名聲揚名國際,是為臺灣熱門話題。本作品200406016〈風雲動(綠色1)〉,是從「風雲動」系列作品中挑選出來的四件作品其中之四,描寫的正是一位棒球投手站在投手丘頂端的投手板上,頭戴棒球帽、身著球衣、右腿抬起、左手握球、擺出一副金雞獨立的投球英姿,準備發球。其它三件作品分別為:200406001〈風雲動(金黃色1)〉、200406006〈風雲動(茶金色1)〉、200406011〈風雲動(藍色1)〉,雖然都是同樣的造形、採用同樣的蠟模製作,由於賦予不同顏色的琉璃,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以上皆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典藏品。
圖中的作品「風雲動」,係因當年紅葉棒球隊首獲國際少棒賽冠軍,「風雲」一時,確實讓臺灣的父老兄弟姊妹們感「動」,頗為振奮人心,遂以「風雲動」為作品命名。作者以其對棒球運動的認知與想像力,採用抽象、半寫實的雕塑手法進行之創作,細膩感人,做工精緻,充分展現琉璃材質透明的特質,讓本作品更見奇幻,希望讀者於欣賞藝術創作的同時,也能回憶起1968年的紅葉精神。
技術上主要是採用脫蠟鑄造法製作,過程頗為繁複,詳加說明如下:由構想產生作品設計圖→以木節土或稱目結土進行原型的雕塑→將雕塑原型外表塗佈矽膠→矽膠模固形用的石膏外模製作→去除木節黏土→取出矽膠模→就分模線割開矽膠模方便往後蠟模的拆模工作→將矽膠模放回石膏外模→灌注蠟模原型→取出蠟模原型→將蠟模原型以耐火石膏包埋→置入烤箱加溫脫蠟→耐火石膏模加熱保溫→玻璃膏澆注→清除石膏包埋外殼→琉璃半成品以高溫火焰處理讓表面光滑→置入窯爐加熱徐冷退火處理確保成品的材質穩定避免破裂→成品。(詮釋委員:盧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