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美、林三進
陶瓷類
(苗栗)陶土、平光釉藥、陶瓷色料
1993
長:25 x 寬:17.8 x 高:21.5 (cm)
25×17.8×21.5
設計構想、原型雕塑、分件、開模、生產模具翻製、注漿成形、零件接合、陰乾、素燒、上釉、窯燒、上彩、燒烤
本中心
登錄號:199309003
大約三百多年前陶瓷技術從中國傳至歐洲之後,日用瓷器和裝飾陶瓷的製作跟著興起。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民族,有記事的習慣,因此會將生活型態以文字、繪畫及雕塑等方式呈現,德國的「Meissen瓷器」成立之後,即開始有裝飾陶瓷的量化生產,產品除了有喜好者收藏之外多做為擺飾用,至於歐洲裝飾陶瓷的發展內容,在德國斯圖嘉特的裝飾陶瓷博物館有完整的典藏、展示;然而裝飾陶瓷的源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紀錄由來已久,打從七千三百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人面像〉(5,300~4,850 B.C.)、「河姆渡遺址」的〈陶豬〉和〈陶獸〉(5,000~3,000 B.C.)及「仰韶文化」的〈鴞面像〉(4,000~3,500 B.C.)等出土文物的考證,足足早了七千年。
臺灣苗栗公館地區特有的裝飾陶瓷產業,早期大部分接受歐美、日本的訂單生產,民國七十四年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應地方產業需求,設立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專責陶瓷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發。兩位創作者王秀美與林三進是參與計畫的遴選設計師之一,一起合作發揮雕塑長才,嘗試將孩提時代的生活情境以裝飾陶瓷的表達方式展現出來。
本作品199309003〈臺灣鄉村家庭組(理髮)〉是臺灣鄉間生活的系列作品之一,描述家庭裡的女主人親自為小孩剃頭,旁邊有三位小朋友圍觀的情境,因此取名為「理髮」。其中一位剛剃過頭的小孩手還伸手摸著後腦勺,好像覺得光頭涼涼的;最小的弟弟拉著哥哥的手臂,好像很怕剃頭的樣子,哥哥手上拿著痱子粉,隨時準備提供給媽媽使用;坐在高凳上正在剃頭的小孩,抓住肩上披著的一塊布以免頭髮從脖子滑進身體,他的另一隻手上居然還拿著彈弓;地上的矮凳上準備著熱水和毛巾,要給媽媽於剃頭前、後使用。雖然這樣的生活型態,早期在鄉下經常可見,不過可貴的是整件作品的故事情節設想周到,安排得非常緊湊,所有人物都是穿著木屐,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完全吻合,此作品係採取寫實、擷景佈局的手法表現,細細品味之下讓人產生無窮的回憶。
從技術面來看,類似這種結構性多元作品的製作方式,因為脫模的問題,必須先將雕塑原型做好分件切割之後才能開模,會有很多組石膏模具;整組注漿成形的苗栗陶土坏體,需要細心地沾上泥漿逐一接合、靜置陰乾,然後素燒、上釉。上過釉藥的作品經由1,230℃高溫氧化燒成之後,還需局部手工塗上色料,以較低溫度二度入窯燒烤。(詮釋委員:盧祥華)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