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微笑小羊(馬槽組)

天發實業有限公司Farris Distribution

陶瓷類

瓷土、釉上彩

1983

長:7.6 x 寬:3.1 x 高:4 (cm)

7.6╳3.1╳4

  本件作品200405116〈微笑小羊(馬槽組)〉屬豪華版的裝飾陶瓷,主要是在描述聖經故事裏,耶穌誕生當天牧羊人依照天使的指示,前往大衛的城伯利恆附近之馬廄朝拜聖嬰。因為與「羊」有密切關係,所以通常在聖家族的作品系列中會有「羊」的出現。由於聖經故事的時空背景大約發生在三千多年前的中東地區,當時當地有很多的牧羊人放牧著無數的綿羊群,是為重要畜牧產業;圖中的羊採跪坐的姿態設計,亦具朝拜之意,因為此羊的面部表情略帶微笑,故取名為「微笑小羊」。雕塑創作採半寫實手法,將綿羊的毛以凹凸起伏、不規則條紋表現,整體作品先於素坏表面上透明釉燒過一遍(包括耳朵內側的粉紅色),最後才以釉上彩技法畫上眼睛及蹄部的金彩,再次進窯低溫燒烤、定著。
  圖中作品係依據《新約聖經》中的《路加福音》第二章第8~20節「天使報喜信給牧羊的人」之故事情節進行創作。作者充分發揮想像力與雕塑長才,將聖經裏的故事內容以裝飾陶瓷之表達方式生動呈現,無形中得以增進一般人對聖經故事的理解與親和力。
  此宗教系列作品之一係由臺灣苗栗地區的天發陶瓷有限公司接受國外訂單委託生產製作,林天賜先生提供。作品的品質十分優異,造型設計生動,釉上彩的彩繪設色優美、濃淡宜人、恰到好處,極為適合藝術收藏、禮品餽贈、欣賞把玩及室內擺飾之用。
  一件裝飾陶瓷作品的產生,從設計構想草圖、原形塑造*、原形分件、分件石膏母模製作、生產用石膏模翻製、泥坏製作、素燒、本燒、彩繪*、燒烤等過程,著實有著一連串的繁複工序。製作技術主要是採取瓷土泥漿「倒漿法」成形;個別泥坏零件以倒漿用的泥漿黏著、組合;修坏、陰乾後以800℃素燒、1,300℃燒結;接著是釉藥手工彩繪,以800℃左右的溫度燒烤,讓釉彩得以定著;作品的呈現大功告成。*原形塑造與彩繪是裝飾陶瓷作品的藝術生命價值。
  臺灣苗栗公館地區特有的裝飾陶瓷產業,早期大部分接受歐美、日本的訂單生產,民國七十四年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應地方產業需求,設立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專責裝飾陶瓷技術與產品設計的研發,歷年來成就了為數豐富的創新產品,納入典藏資料庫,提供業界及一般同好瀏覽,促進產業發展。
  大約三百多年前陶瓷技術從中國傳至歐洲之後,日用瓷器和裝飾陶瓷的製作跟著興起。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民族,有記事的習慣,因此會將生活型態以文字、繪畫及雕塑等方式呈現,德國的「Meissen瓷器」成立之後,即開始有裝飾陶瓷的量化生產。至於歐洲裝飾陶瓷的發展內容,在德國斯圖嘉特的裝飾陶瓷博物館有完整的典藏、展示;然而裝飾陶瓷的源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紀錄由來已久,打從七千三百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人面像〉(5,300~4,850 B.C.)、「河姆渡遺址」的〈陶豬〉和〈陶獸〉(5,000~3,000 B.C.)及「仰韶文化」的〈鴞面像〉(4,000~3,500 B.C.)等出土文物的考證,足足早了七千年。(詮釋委員:盧祥華)

天發陶瓷公司

原形塑造、原形分件、分件石膏模製作、倒漿法製作泥坏、接合、素燒、本燒、彩繪、燒烤。

登錄號:2004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