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臥牛盤藏品圖,第1張
臥牛盤

黃弘鎮(100)

陶瓷類

(苗栗)陶土

1996

長:25 x 寬:25 x 高:20 (cm)

25×25×20

  大約三百多年前陶瓷技術從中國傳至歐洲之後,日用瓷器和裝飾陶瓷的製作跟著興起。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民族,有記事的習慣,因此會將生活型態以文字、繪畫及雕塑等方式呈現,德國的「Meissen瓷器」成立之後,即開始有裝飾陶瓷的量化生產,產品除了有喜好者收藏之外多做為擺飾用,至於歐洲裝飾陶瓷的發展內容,在德國斯圖嘉特的裝飾陶瓷博物館有完整的典藏、展示;然而裝飾陶瓷的源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紀錄由來已久,打從七千三百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人面像〉(5,300~4,850 B.C.)、「河姆渡遺址」的〈陶豬〉和〈陶獸〉(5,000~3,000 B.C.)及「仰韶文化」的〈鴞面像〉(4,000~3,500 B.C.)等出土文物的考證,足足早了七千年。
  臺灣苗栗公館地區特有的裝飾陶瓷產業,早期大部分接受歐美、日本的訂單生產,民國七十四年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應地方產業需求,設立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專責陶瓷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發。作者黃弘鎮先生,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曾經服務於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設計組,因為參與專題開發計畫得以發揮雕塑長才,配合該年度的研究主題以「牛」為創作題材,藉裝飾陶瓷的表達方式展現。
  本作品199614011〈臥牛盤〉是情感豐富的作者在鄉間以其成長過程從小到大對水牛的觀察與感情,採用寫實作風來進行創作,陶盤裡頭靜靜臥著一頭可愛的小水牛,閉眼小憩,仔細觀察會令觀者愈看愈喜愛,的確是一件具有相當程度的雕塑作品,盤面背景做了一些簡單的處理,類似石材裂面那種自然的質感,遠遠觀之又有如一幅叢山峻嶺圖,就像埔里的牛眠山群;反之,假如以微觀的角度來看待此作品,將此陶盤縮小到錢幣大小,有可能它就會是一件傑出的金、銀紀念幣雕刻。
  就技術面問題來看,因為陶盤表面的雕塑圖案都是採取淺浮雕作法,沒有脫模困難的問題,如果需要量化生產,只要以石膏翻製,做出一組注漿用的模具即可;為了品質穩定,亦可製作石膏高壓注漿模,採用高壓注漿成形法做出泥坏。澆注、倒漿產生的泥坏,需靜置等待充分陰乾後始得入窯,經由1,230℃高溫氧化燒成。(詮釋委員:盧祥華)

本中心

原形雕塑、石膏原型翻製、製作石膏生產模具、注漿、修坏、陰乾、氧化燒成

登錄號:19961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