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青
陶瓷類
瓷土、透明釉藥
1995
長:12 x 寬:5 x 高:8.5 (cm)
12×5×8.5
原形雕塑、石膏翻製、注漿、修坏、陰乾、素燒、上釉、窯燒
本中心
登錄號:199515006
大約三百多年前陶瓷技術從中國傳至歐洲之後,日用瓷器和裝飾陶瓷的製作跟著興起。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民族,有記事的習慣,因此會將生活型態以文字、繪畫及雕塑等方式呈現,德國的「Meissen瓷器」成立之後,即開始有裝飾陶瓷的量化生產,產品除了有喜好者收藏之外多做為擺飾用,至於歐洲裝飾陶瓷的發展內容,在德國斯圖嘉特的裝飾陶瓷博物館有完整的典藏、展示;然而裝飾陶瓷的源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紀錄由來已久,打從七千三百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人面像〉(5,300~4,850 B.C.)、「河姆渡遺址」的〈陶豬〉和〈陶獸〉(5,000~3,000 B.C.)及「仰韶文化」的〈鴞面像〉(4,000~3,500 B.C.)等出土文物的考證,足足早了七千年。
臺灣苗栗公館地區特有的裝飾陶瓷產業,早期大部分接受歐美、日本的訂單生產,民國七十四年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應地方產業需求,設立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專責陶瓷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發。作者陳一青先生曾經在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工科任教、在中國生產力中心任職,之後到臺中市沙鹿區清泉崗空軍基地的美軍顧問團擔任工藝教師,專精木雕、泥塑、攝影,音樂造詣深、美學鑑賞能力高。於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擔任設計組約聘技師期間得以發揮雕塑長才,配合工藝研究所的專題開發計畫,以牛為創作題材,藉裝飾陶瓷的表達方式展現。
本作品199515006〈閣家歡(小牛)〉係屬作者「闔家歡」的系列作品之三,全系列共有三件典藏品;除了本作品之外還有其它兩件:199515004〈閣家歡(坐姿牛)〉、199515005〈閣家歡(立姿牛)〉,內容分別為小牛、公牛、母牛,是在描述乳牛的家族;當然可以單件欣賞,如果集結成群一次收藏,更具可看性。
圖中這一件小牛作品係採半寫實、形體簡化的雕塑手法進行創作,造形結構的設計巧妙又富感性;尚未長出犄角、一雙可愛耳朵、閉著眼睛睡覺和略為長形的頭部,讓坐臥地上捲縮成一團的小身軀顯得非常可愛,整體乳牛家族的身軀大小與量體關係有著明顯的區別。作者對乳牛的特質存在有深度觀察和體會,進而以其藝術造詣的美感與雕塑能力,將作品詮釋得非常細膩,足以讓欣賞者感動。
純白而沒有任何上彩輔助之裝飾陶瓷作品的表現其實非常不容易,必須要有極深厚的雕塑基礎才有可能產出好作品;有如黑白照片與彩色照片兩者之表現差異,前者是完全靠光、影與層次來作表現,後者是有色彩來輔助表現;黑白照片要拍得好,素描的基礎能力很重要,素描能力之於雕塑形的掌握亦具同樣道理。純白色的裝飾陶瓷作品在歐洲市場以德國德列斯登的麥森瓷廠為最有名,目前在臺灣以高雄市旗津窯的1300藝術中心品牌最具代表性。
技術上採用注漿成形的作法,多件脫模之後的分件泥坏還需要沾上泥漿仔細接合、修整,等坏體陰乾之後進行素燒,然後上釉、入窯,以1,300℃氧化方式燒成,整體作品的呈現宛如白色玉石雕刻,充分顯現雕塑藝術與陶瓷之美,頗富現代感,非常耐看。(詮釋委員:盧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