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圖書文獻類 - 書籍
材質:紙
年代:1942年12月27日(昭和17年)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治時期)
尺寸:長:12.5 x 寬:9 (cm)
取得方式:購藏
原收藏者:陳仁郎
登錄號:KH1999.008.0025
藏品描述:本件是1941年(昭和16年)東條英機〈戰陣訓〉的解說版,1942年由皇國精神研究會加上註釋重新解說,並添加「和歌抄」後出版發行。〈戰陣訓〉原是軍隊教育的規條,皇國精神研究會將它拿來作為「國民訓」,應用範圍擴大到所有國民身上,希望百姓與前線將兵一樣為國效忠,徹底支持政府完成大東亞戰爭。
本書內容由兩部分構成:一、戰陣訓本文及語意,二、戰陣訓本文的要旨和解釋,篇幅長達128頁,在當時軍事類書籍中算是份量較多者。東條英機在昭和15(1940)年成立的第二次近衛內閣,以陸軍大臣身份入閣,翌年1月頒布舉世聞名的〈戰陣訓〉。戰陣訓是軍中的精神教育,本來日本對軍人教育就有一套完整的體制和措施,「戰陣訓」只是強化其中核心部分,再次確立以天皇和國家為重的軍國主義精神教育。「本訓」強調皇國的國體要義(頁6),指出日本「皇軍軍紀的精髓,在於對大元帥陛下絕對順從的崇高精神」(頁10),而「戰陣就是將服從精神發揮極致的地方」,戰士應該「命令一下就欣然投身死地」(頁12)。
〈戰陣訓〉的名言最著名者莫過於「生而不受俘囚之辱,死而勿遺罪禍之污名」(32),這是東條英機刻意塑造的英雄價值觀,以戰死者為英雄、被俘者(或藏匿不肯赴死者)為家國之恥。他號召軍隊發揚武士道精神,徹底為天皇戰死,「戰地是死而勿委諸敵手」之地(頁18), 戰士的生死觀是「超越生死,一心完成任務」(頁30)、「突破所有障礙,一意獲得勝利」(頁18)的奉公精神。還有,「必勝的信念產生於千磨必死的訓練」,也就是歷經千百度磨難之後就能極力效死,戰士效死就是必勝的信念的表現。
〈戰陣訓〉鼓吹效死的精神,戰後廣受批評,東條英機也成了必須為日本瘋狂侵略行為負責的頭號戰犯。有人認為〈戰陣訓〉並未在軍隊和民間廣為流傳,以〈戰陣訓〉促成軍人或民間人士自殺的看法並不正確。本件〈戰陣訓〉的解說版充分證明,〈戰陣訓〉不單適用在日本軍人身上,且推廣到殖民地臺灣,企圖運用到一般百姓身上;臺灣兵的隨身手冊「軍隊手牒」(參見序號7)以及《臺灣徵兵讀本》(序號82)裡,刊載〈戰陣訓〉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