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1946年7月4日國防部錢昌祚廳長寄與王助信件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


1946年7月4日國防部錢昌祚廳長寄與王助信件藏品圖,第2張

圖檔授權標示:


1946年7月4日國防部錢昌祚廳長寄與王助信件藏品圖,第3張

圖檔授權標示:


1946年7月4日國防部錢昌祚廳長寄與王助信件藏品圖,第4張

圖檔授權標示:


1946年7月4日國防部錢昌祚廳長寄與王助信件藏品圖,第5張

圖檔授權標示:


1946年7月4日國防部錢昌祚廳長寄與王助信件

類別:圖書文獻類 - 手稿

材質:紙質

年代:1946

尺寸:長:29.3 x 寬:19.9 (cm)

參考資料:褚晴暉,〈航空工程的先驅-王助〉,《科學發展》468期,頁46-53。 褚晴暉,《王助傳記-研究報告》,頁71-73。 維基百科,錢昌祚,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2%B1%E6%98%8C%E7%A5%9A_(%E8%88%AA%E7%A9%BA%E5%B7%A5%E7%A8%8B%E5%B8%88)。

藏品來源:王助家屬陳富枝捐贈

登錄號:2010-001-0022

藏品描述:此為錢昌祚於1946年7月4日回應王助〈設立國防科學研究院的芻議〉之信箋,使用空軍總司令部信紙書寫。錢氏與王助相同,皆為美國麻省理工(MIT)航空工程碩士,於當時擔任國防部第六廳廳長的職務。其於信中主要向王助分析推動國防科學研究院的困難點有三:「一、人事糾紛。二、以後各軍部不管研究反使軍隊技術水準不易提高。三、科學家各有僻性未必能勉強集中工作。」因此已向時任國防部長白崇禧建議,以設立顧問會居中協調各單位研究所的方式,藉以有效達成目的。信中並提及國防部擬由王助接任航空研究院院長一職。

王助(1893-1965),字禹朋,出生北京,致力於近代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並因其功勳獲授「甲種一等陸海空軍獎章」等諸多獎章及勳章,2016年華盛頓州參議會以決議文來表揚王助投身波音公司的一百周年紀念(原件登錄號:2016-003-0001)。
王助於清末接受新式教育,至煙台海軍水師學堂就學。由薩鎮冰主導下的海軍復興計畫中,於1909年獲得赴海外留學的機會。其先後於英國德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機械工程學士與航空工程碩士的學位。1916年取得碩士學位後,在指導教授G.Hunsaker的推薦下,成為「西雅圖太平洋飛機產品公司」(波音公司前身)的首位航空工程師。他將該公司原有的B&W水上飛機重新設計為C型機,為公司奠定發展基礎。然其於1917年選擇與巴玉藻等三位飛機工程相關的同儕回到中國貢獻其航空專才。王助在1920-40年代瞬息萬變的政局下,歷任福州馬尾海軍飛機工程處、中國航空公司、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航空研究所(院)等單位。其除了致力於飛機工業的發展外,也在飛機設計、教學與航空政策等方面提出許多具前瞻性的建言,與王士倬同為錢學森留美前的導師。
王助1948年移居臺南,1955年受秦大鈞校長邀請執教於臺灣省立工學院機械系,1965年逝世於臺南。

參考資料:
褚晴暉,〈航空工程的先驅-王助〉,《科學發展》468期,頁46-53。
褚晴暉,《王助傳記-研究報告》,頁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