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圖書文獻類 - 明信片
材質:紙質
年代:1909~1945
尺寸:長:14 x 寬:8.9 (cm)
藏品來源:曾欽錫家族捐贈
登錄號:2009-003-0018
藏品描述:此為曾欽錫收藏之日治時期臺北三線道路繪葉書,繪葉書即現稱之風景明信片。正面下側印有黑字「VIEW OF THREE LINE ROAD, TAIHOKU, TAIWAN.(臺灣.臺北)區劃整然たろ三線道路」,日文為「區劃整齊的三線道路」之意。背面有「郵便はかき,CARTE POSTALE」印刷字體。「CARTE POSTALE」為法文明信片之意。
曾欽錫,大正8年(1919)出生,臺南州台南市人。昭和九年(1934)從臺南州寶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後,於昭和14年(1939)進入臺南州立臺南專修工業學校土木科就讀,為該校第二屆學生。昭和16年(1941)於南專工畢業後,進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屏東本社(即今屏東糖廠)農事部土木水利課擔任土木技術員製圖手。昭和19年(1944)由於家事之故,於臺灣製糖離職,回到臺南進入臺南州立臺南工業學校(即今臺南高工)擔任土木科助手。民國36(1947)改入財政部臺灣鹽業管理局服務。民國43年離開臺鹽改任臺南市自來水廠擔任課員,後陞任至管理師間東區服務所主任,於民國70(1981)退休。
臺灣人使用「繪葉書」的風潮起於日俄戰爭(1905)後,因正巧恰逢日本治台十周年,因此在臺日本人開始使用印有臺灣風景的「繪葉書」,一時蔚為風潮。而臺灣總督府也在1920年行政區劃與建設大致抵定後,開始大量發行印有各地名勝、風景與社會風俗等特色的「繪葉書」,對內具有強化殖民地人民認同的功效,對外亦有宣傳殖民成效的作用。
「三線道路」設計概念源自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當時出現的新式林蔭大道。的日治時期由於舊台北城的城門與城牆已不再具防禦功能,且城牆的切割會阻礙現代化城市的發展。因此臺灣總督府於明治34年(1901)先試拆除東門附近的城牆,並興建臺北第一條三線道路(現中山南路),隨後為配合鐵道改線需求,將西城門(寶成門)及週邊城牆進行拆除。明治43年(1910)進行臺北市區改正計畫時,僅留下剩餘城門而將城牆全數拆除。而舊城牆拆除後留下的空間,總督府分別將其規劃為東三線(中山南路)、北三線(忠孝西路)、南三線(愛國西路)與西三線(中華路)。這些三線道路的由於其整齊與開闊的設計,沿途設置人行道,再配合行道樹的栽種,也成為當時最臺北「摩登」的地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