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大標題[電腦版]
藏品資訊-小標題[行動版]
:::
檢流計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


檢流計

類別:器物類 - 政治社教

材質:金屬

年代:1931~1945

尺寸:長:18 x 寬:20 x 高:34 (cm)

參考資料:序號:166 王耀德,〈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設校始末 〉,《臺灣文獻季刊》63卷1期,頁23-50。 高崇文,〈理研的故事之明治的物理學家〉,《物理雙月刊》2016,https://pb.ps-taiwan.org/catalog/ins.php?index_m1_id=2&index_id=121。

藏品來源:物理系

登錄號:2009-007-0166

藏品描述:此為本校物理學系之檢流計,由日本財團法人理化學研究室生產。該儀器利用達松發爾電磁結構(達松發爾可動線圈,D’Arsonval movement),藉由電流所產生的磁場強弱原理,帶動玻璃鏡片翻轉,可透過鏡面反射的角度,計算電流的大小。其特徵為旋鈕式三足,上接一大圓柱,圓柱正面下方有一對端子,上方則開一長方形窗,以玻璃板密封,方窗可見柱體內部中空,內含達松發爾結構。大圓柱頂部又一小圓柱,內部亦為中空,小柱下方有一圓形玻璃鏡片,頂部有一金屬圓蓋。檢流計包裝盒以木板榫接而成,做單側開闔式,盒頂有金屬提鐶。盒內做凸字形隔板,方便依形固定儀器,隔板邊角處覆有綠色絨布墊。此應為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時期,實驗課程使用之教學器材。

「財團法人理化學研究所(理研RIKEN)」是大正6年(1917)設立於東京都文京區本駒込的科學研究機構,現今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理化學研究所」的前身。大正2年(1913)科學家高峰讓吉為提升日本整體科學發展,開始倡議設立「國民科學研究所」。而這個構想獲得實業家澀澤榮一支持後開始於國內尋求資源並準備創設,最後在大正5年(1916)的第36屆帝國議會中決議通過,並由皇室、帝國政府於民間企業合資開辦。在後續第三任所長大河內正敏的整合下,成為一間兼具理論研究與研究成果事業化的研究機構與企業集團。根據統計,理研至二戰末期旗下總共有六十三間公司與十二間工廠,也是戰後被盟軍強制解散的十五個財閥之一。

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為臺灣總督府為了配合「工業化」與「南進政策」等國策,並提升殖民地人民實業教育的背景下,於1931年成立。在臺南高工成立前,全臺僅有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一所工業實業學校,且僅屬於中學性質,如果總督府要推動重大建設,往往需由日本聘請高階技師前來。因此為了配合「工業臺灣」的政策轉向,便在考量島內南北平衡、南進政策以及臺南州政府的積極爭取下,於臺南設立高等工業學校。
當時任命於總督府負責教育工作的若槻道隆為首任校長。創校初設機械工學科、電氣工學科和應用化學科。1940年電氣化學獨立成科;1944年改制為臺南工業專門學校,機械工學科改稱機械科、電氣工學科改稱電氣科、應用化學科改稱化學工業科,並增設土木、建築二科。
二戰結束後,於1946年先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南工業專科學校,同年升格為臺灣省立工學院;1956年改制為臺灣省立成功大學,最後於1971年正式定為國立成功大學。
物理學系於1956年改制為省立成功大學時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