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的藏品圖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5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6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7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8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9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0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1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2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3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4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5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6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7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8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19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0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1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2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3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4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5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6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7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8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29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0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1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2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3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4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5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6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7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8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39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0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1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2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3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4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5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6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7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8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49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50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51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52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53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54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55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56張,共57張
  •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圖檔,第57張,共57張
主要名稱:日本漢學史作業
成文日期:不詳
類別:手稿
作者:章成武
其他:黃得時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57張/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18.4cm*26.3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章成武│日本漢學│萬葉集│聖德太子│遣唐使│白居易
內容目次:試將詩經與萬葉集作比較│試問聖德太子之憲法十七條與中國經典之關係│試述遣唐使與唐代文化之傳日│試寫明日本人之最早之填詞│試就你所知寫出白樂天與日本文學之關係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日本漢學與中國文學的若干關係。首篇論述萬葉集與詩經在體例、性質、表現手法上的若干異同。次篇談及聖德太子所訂之憲法與中國儒、釋、道諸家的淵源。再次則介紹了遣唐使的時代背景,及其文化傳播之功。而在第四篇,作者將張志和與嵯峨天皇之詞進行比較,說明了中國填詞對日本之影響。最後,作者在最末篇概述白居易文學在平安時代的普及,並從菅原道真出發,讓讀者一窺白氏與道真之間的繼承關係。(文/蔡栢傑)
其他說明:詩經中之頌,應為40篇,原文誤植為140篇。另,本篇為日本人所作之中文評論,在中文的語法上有其特殊之處。
提供者:黃得時
登錄號:NMTL20100020105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